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权臣

第六十三章 风起 文 / 王风

    咸平四年七月河北

    时间过的很快,河北路各地的气温很脯本应让人心烦意燥。但大热天却刮过令人彻骨寒意,令酷暑为之消融。

    契丹已在易州、涿州等地集结大批军马,各部队调动频繁,很明白地信号——又一轮的南下即将开始。

    王显、王超、秦翰等大将陆续到位,三路行营调兵遣将,一切都按照近边布阵的策略继续。

    王璇对这一切都了如指掌,同样是心急如焚,对于这场战役的胜败,他无需担忧。自己虽对历史有一些改动,但相信在历史的弥合力下,决不会偏离轨道。

    冯平来过,并在遂除了元旦,他们之间商量了很么多事情,其中最关键的有两件,开办一家大型的、综合性的杂货商铺,并在沿边各县设连锁商铺。

    另外,由冯家在定州开办水泥制造场,利用山地大量制造水泥。

    他的算盘打的极为精明,甚至对十年、二十年后,进行充足的准备。

    再过四年,就要发生历史上一件影响极大、争议也大的事件——澶渊之盟。

    如果历史的弥合力让他无法彻底改变,他将会在尽力而为的情况下,去博取最大的利益。

    所以,他要开办最早的大型综合性商业基地,不仅要把岁赐全部挣回来,还要利用它们吸干契丹的血液。

    如果自己能够改变历史进程,那这些商铺将作为稳定北方经济的强有力后盾,无论怎样,人总是要生活的。

    推广水泥自然军民共享,铺路筑城是必要的,如果各军州主要城池都能换上钢筋混凝土城墙,要进攻的代价可想而知,没有后世近代化的大炮,根本无能为力。

    枢密直学士冯拯、陈尧叟并为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他们二人实际上成为枢密院的领袖,周莹、王继英不过是武将,在朝廷中说话力度不够份,说句不好听的,随着太宗时代文臣们逐渐把持朝政,无论师勋世家,还是潜邸旧臣的武人,在朝廷中越发不好混了。

    对于契丹即将的入侵,河北边策虽按照枢密院既定策略部署,但王璇的方案究竟引起了一些人的关注。

    王旦算一个,毕竟他对王璇颇为了解,又细细看过王璇的册子,越发感到这个侄子观点有道理。

    尽管有些是那么的惊世骇俗。要是王璇知道还有两人支持他繁荣纵深防御,保不准真的会内牛满面,他们分别就是时任知开封府的寇准和知制诰的丁谓。

    外面风起云涌,大内瑞仙殿里却是另一番景象,赵恒舒坦斜躺在凉榻上,虽殿内阴凉无比,却有两名女官摇着扇子,不远处的小鼎内散发着阵阵得龙诞香气,一身白衣的刘娥却坐在旁爆为他读着奏折,但他脸上却是一脸愁闷。

    “陛下,看来朝廷中意见不一,都堂倾向于纵深设防,枢府仍然坚持近边布阵。”刘娥把折子轻轻放下,叹了口气说道:“如今大军已经汇集,这群书生还在争论不休。”

    赵恒叹息说道:“说又有何用,历来如此,好在葛霸把河东圈成铜墙铁壁一般,河北就看王显他们如何打理了。”

    刘娥似乎犹豫一下,轻声道:“官家,昨日妾身听周怀政说,知遂城县王璇有奏折入枢府,却又不见银台司呈上。”

    “会有这事?”赵恒一怔,脸色更加不好看,平时知县的折子只需传到都堂,或是报由知州那里,重要大事才会被传到内朝,但在多事之秋,事情总会有例外。

    从上个月开始,沿边各县的折子也可以由银台司入内朝,但他没听出来的是,刘娥先说知县后说枢府,用心很深。

    “难道枢密院有人扣押不成?哦,王璇是边城监押,枢府那几个书生也太过分了。”赵恒脸色更不好看,联想到枢密院对王璇大纵深防御的排斥,更加认定枢密院一定有人捣鬼。

    刘娥见火候到了,当即笑吟吟地说道:“这倒是没有,或许几位相公有所遗漏。”

    赵恒点了点头,叹了口气道:“如今,朕倒觉得王璇的建策有理,毕竟十几万大军汇集一处,让人心惊肉跳。”

    “那就听听王璇如何说,毕竟他也有军职在身。”刘娥冷不防来了一句,又拿起了奏折。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