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到任 文 / 王风
遂城县距离汴京实在太远,过了大河要穿越整个河北路。这一路上几乎都是平原坦途,王璇也不焦急,顺着官道慢慢悠悠行进,欣赏一下田野风景也不错,当然还要顺便考察路上的民俗、经济。
对他最直接的感触就是,一路上越往北,城池越是高大坚固,遇到的军人越多,弱点很明显,一马平川,几乎没有像样的山梁关城。
却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经济很繁荣,连年的战争似乎并没有对经济造成的撞击。
他不禁有些疑惑,河北是怎样在战争中保持经济繁荣的?不能不说这是奇迹,但他又意识到这绝不是偶然,必然有繁荣的道理,不过现在没有时间去思考。
对于新任知县的到来,威虏军诸军中几名将领心里没有谱,联想到前任知县种种作态,心里那个别扭啊!
尤其是杨延昭,最头疼的就是这些新上任的文官,哪一个不是大大咧咧,对他们这些武将爱理不理的。
昨天,来到他驻地公干的杨嗣,脸色也不太好看,这位在战场上足智多谋,威震契丹的大将,现在也眉头紧蹙。不要说他了,就是定州行营的大帅,见到这种事也未免要头疼几分。
面对来迎接的大将,这些知县甚至仅在马上拱拱手而已,文人不是一般的牛啊!
两人商量来商量去,最终还是没有办法,送走了前面那位,新来的不去迎接还真的不行。
要是被御史弹劾,那得不偿失了,杨嗣决定陪着杨延昭,尽管他可以一走了之。
用他的话说,这位知县好歹也是带着军职过来的,无论怎样,都会给驻军将帅一点面子。
在离城二十里处的都亭,杨延昭、杨嗣二人前来迎接新任知县,当然还有遂城县的一行官吏。遂城人口近三千户,属于接近紧县的上县,主薄、县尉、押司一应俱全。
让他们惊讶的是,来的是一位年轻的知县,仅仅带了一个年少从人,两匹马、一头驴子而已。
天下只有三十多个军号,能有多少节度、留后,便是各州防御、团练、刺史也不多。
“在下何德何能,竟然让二位太尉屈身迎接,实在是汗颜。”王璇依然是彬彬有礼,他知道眼前两位将军可是当代俊杰,今后还要靠这两位。
从五品遥领刺史,在军中刚踏足高级将领行列,勉强能称呼太尉。
杨延昭深感新任知县谦虚,让他生出几分好感,温和地笑道:“县宰是天子门生,奉天命牧守遂城,我等行伍之人自然躬陪末座。”
王璇从杨延昭的话里,真切地体会到武将的无奈,杨延昭可是从五品刺史,掌握近万兵马的边将,竟然对一个小小的从八品知县屈身,绝对不是好事。
他刚才的兴致顿时消散无存,勉强维持脸面上的笑意,淡淡地说道:“太尉何必过谦,若果不是太尉等忠武之士,恐怕契丹就要猖獗百倍。”
提到意气风发的事情,杨延昭的脸色舒展许多,杨嗣对王璇好感倍增,他哈哈大笑道:“没想到县宰竟然是我辈知音,好,如有机会,末将请知县随我出击契丹。”
杨嗣的话可真可假,王璇也拿捏不准,但他初来咋到,过于强势终究不好,于是笑道:“一切太尉安排就是。”
“大人客气了,天色不早,回城再说。”杨延昭如沐春风,既然知县谦恭,他在客气的同时生出几分真诚。
“那就听从太尉之言,咱们回城再叙。”王璇呵呵笑了起来,但他心中还是有些不在自在,他如今统领遂城县内各军,但杨延昭对他而言,仍旧是个神话存在,下意识地接受杨延昭滇议。
遂城不愧被契丹人称为铁遂城,面积不大,但城防高大谨严,城内也布置有序,一旦开战,守军从军营中能快速冲上城墙。可惜的是街道狭窄,一律的青石地面,让他暗想若能用钢筋混凝土构筑城墙,遂城的防御力将大大增强。
遂城的县衙并不大,也就是三进的小院,前面是办公场所,中院是会客、休息和议事的,后院才是自己的府邸。
不大,也就是一间主房,四间配房,倒也精致的,住房院墙后面有一个占地不小的小小花园,竟然还有一处水榭。
他忽然眼前一亮,暗道:别有意味,真是没有想到啊!作者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