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战俘营 文 / 两江
第十一章战俘营
原来就在1944年5月的那次任务被击落跳伞之后,林友发被海南岛上的日军俘获,随后被送往了南太平洋俾斯麦群岛新不列颠岛的腊包尔战俘集中营。
在那里,还关押着来自来自盟国方面的许多战俘,有的、美国的、英国的、荷兰的,每天从事着沉重的劳役,恶劣的住宿和饮食,而且完全没有医疗保障,一旦患病就只有等死,这使得几乎每天都有人累死、病死或是被日军虐待残杀致死,死了的人都是由其他战俘随便找个地方就草草掩埋了事。甚至还有一些被日军带走的人,根本说不清是怎么回事,就再也没有回来,连一把尸骨都没有。
在那里关押着大约一千多人的战俘,最初和林友发住一个寮棚的就有十多个人,由于病死、累死、虐待死和所谓失踪的,人数不断减少,加上后来腊包尔被盟军“跳岛战术”切断联系成为孤岛,没有新的战俘补充进来,到后来他们这个寮棚就只剩下了六人。
剩下的人中,除了林友发以外,还有以前八路军的小战士宋小嘎和远征军新38师的侦察兵刘文侯,就是刚才提到的嘎子和猴子,另外还有外号叫铁头的远征军第200师战车团坦克兵赵定国、外号雷子的川军122师工兵张天雷,外号大郑的桂军131师大个子机手郑南关。
虽然大家来自四面八方,出身不同、兵种不同、派系不同、甚至信仰不同,但大家都是人,都是为了打鬼子走上了战场,由于种种原因不幸被俘,现在能在一起特别的亲切,尤其是在这远隔家乡万里之外的南太平洋岛上。
林友发在中间年龄最大,文化最脯军衔也最脯大家都尊称他林长官,大事小事都喜欢听他拿主意。林友发对这些同胞也特别关照,他一直在心里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想办法把这些兄弟们活着带出这座战俘营。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想法在林友发心中愈发强烈,特别是经常耳闻目睹整个战俘营每天都有或其他国家的战俘死去,他感到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
由于在战俘营中消息不通,他并不清楚外面的战况,不过他到过美国,看到过美国那雄厚的经济基础和超强的战争潜力,他坚信以美国为首的同盟国一定会取得整个战争的胜利,但这一天会等待多久呢?他心里也没有底。
按照被俘前他了解到的情况看,通过43年几次决定性的的大战役,盟国方面已经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预计44年下半年和45年上半年就可以全面反攻的阶段。如果战况一切顺利的话,盟军应该可以在1945冬或1946年春在日本登陆,1946年年底前彻底肃清日本的抵抗,结束整个战争。
但在这里如此艰苦吊件下,大家真的能亲眼看到那一天吗?真到了那天,这里的日本人会不会进行一场大屠杀来泄愤和灭口呢?日本人崇尚武士道精神,藐视日内瓦公约,特别看不起战俘,他们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又何况这些在他们眼中视为蝼蚁的战俘呢。
想起这些,林友发心中始终像压了块石头,沉甸甸的。直到有一天,事情终于迎来了转机。
那是1945年8月的一天,林友发和同寮棚的兄弟一起被日军监工叫到航空基地去帮忙。由于盟军的封锁,岛上日军得不到零部件补充,很多设施设备都罢了工,比如说基地用的飞机加油车就因为缺乏油泵配件而无法使用了,虽然腊包尔已被封锁,美日双方没有直接在这里爆发战役,但这里的日军航空兵每天还是会起飞一些架次,进行一些例行的侦查巡卢以监视附近美军的动态。
林友发他们的工作就是搬运油桶,协助日军地勤人员给飞机人工加油。在忙碌的过程中,林友发突然萌发出一个念头,他一边干活一边趁日本人不备,偷偷打量着四周。渐渐的,一个计划在他心目中慢慢成形。
就这样连续忙碌了两天。这天晚上回到了寮棚后,林友发终于下定了决心,给大家说出了自己的计划。他准备借这个机会抢夺一架日本飞机,飞往盟军占领区,通过这两天的观察,他认为这个计划可行。
大家一听,虽然不是所有人心里都有底,但也没有人反对。林友发算是他们中间的头儿,又是空军出身,他认为可行,那就值得一试,何况谁也不想放过这个逃离魔窟的机会。就这样,几人当夜把一切都商量妥当,准备第二天就开始行动。
第二天,大家按捺住心里的激动,装作老老实实的干活。下午的时候,日本监工又把几个人带到航空基地,等待的时机终于来了。
按照林友发的观察,日军为了降低和美军巡逻战斗机遭遇的风险,通常是清晨和傍晚出动侦察飞机,出动的机种通常是“九七式”舰载攻击机。
这本是一种日本航母的标准舰载鱼雷机,实战中也经常客串侦察机的角色。在东所罗门海空战和圣克鲁斯海空战之后,当时日本在南太平洋参战的多艘航母或沉或伤,或舰载机消耗严重,几个航母战队都亟需回国修理和补充,于是将剩下的舰载机转场至附近的腊包尔基地,作为岸基飞机使用,后来又经过了山本策划的“伊号作战”和美军的多次空袭,腊包尔基地现在只剩下了为数不多的飞机,于是这种三座鱼雷机就被用作了标准的侦察机使用,而这种飞机挤一挤也能够坐下他们几个人了。
林友发的计划是抢夺一架这种飞机,利用傍晚前的那次出动来实施他涤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