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名门良婿

第五十六章 因祸得福 文 / 鸢时

    绾华和韶华都没想到凌氏的火气会这么旺,任凭她们怎么讨好都不肯罢休,想着妯娌俩在泰和园闹得这么大,李阁老回来一知晓,只怕事情没那么容易平息。凌氏似乎也早有预见这种结果,所以心里也做好了李勋卓回来会和她大吵一番的准备,也不愿委屈自己,一张臭脸全摆上台面。

    只是苦了三姐弟,又是担心李勋卓回来,又是得安抚凌氏,左右都讨不得好。凌氏根本连看都不看她们一眼,使人把两个女孩送回碧梧轩,斯陌也被勒令在屋里学习。

    就在姐妹俩准备在半路堵上李勋卓,先一步替凌氏,把事情和李勋卓说清楚。只是没想到李勋卓却跑到浣思苑去,让姐妹俩扑了个空,又不好主动跑上门去找骂,只好硬着头皮回碧梧轩等。特意让幼菡去熹园打听消息,一有动静,姐妹俩就立刻赶过去救场。

    只是让她们意外的是,直到天亮,熹园依旧平静如水,就连泰和园也没出一点声响。

    “阿娘,昨晚发生什么事了?”两人一进门便迫不及待地追问。

    凌氏懒懒地托了托刚梳好的发髻,瞥了她们一眼,“谁让你们这么没规矩的,一进门,连请安都没有。”

    两个女孩这才发现,李勋卓也在场,这才道了万福,退到外间等候。凌氏这种火爆脾气虽说来的快,去的也快,可再快也不可能一觉起来,就把昨天的事忘得一干二净吧。而且从夫妻俩的神情上看,不像是床头吵架床尾和的样子,更像是昨夜一点事都没发生。

    姐妹俩互望一眼,各自都有一肚子困惑,看着凌氏先行走出,绾华已经按耐不住内心的好奇:“阿娘,昨夜……”

    “你们吃过没有?要是没有,就陪你们阿娘吃,我先出去了。”李勋卓回头对凌氏点了点头。

    凌氏关切地问:“你不吃过再出去吗?”

    “不了,我出去找找办法。”李勋卓回声拒绝,但人已经大步离开了。

    难得看到夫妻俩这么关切温情的对话,还是在她们都以为是大战之后的情况下。凌氏目送丈夫离开后,一回头,对上两双精光闪闪的八卦眼神,捧着胸口,没好气得瞪了她们一眼。伸手将她们推到一爆自顾地走回桌子吃饭,“没吃的就坐下来,吃过得就去上学。”

    “阿娘,您就别卖关子了。”绾华哀声道。

    “崔妈妈,昨晚是不是煦园来人了?”韶华这把目光投向崔妈妈。

    正在给凌氏布菜的崔妈妈愣了一下,不可思议地看着韶华。“咦?五娘子,你怎么知道的。”说完,立刻紧张地闭上嘴,望了凌氏一眼,见她只顾低头吃饭,才放了胆说:“还真让你说中,昨晚大少爷和大少夫人亲自登门给夫人请罪来了。”

    “请罪?”韶华愣住了。

    崔妈妈给她们娘子一人舀了一碗鸡丝瑶柱枸杞粥,鸡丝的鲜嫩加上瑶柱的鲜甜,把一锅白粥煨得十分美味。

    “哪能呢,这又不是长孙媳,大夫人进门时都没这么奢侈过。”崔妈妈也极不屑地嗤了一声。

    真不知刘氏思想太单纯,还是刘家心眼太狠,竟然敢怂恿刘氏夸下这海口。问题是刘氏已经许诺了,要是闹不好,就不是能不能做亲家的事,只怕要闹上两大家族的矛盾了。再想到,刘李两家原就埋下了芥蒂,这回处理不好,只怕闾阳那边要翻天了。

    “就算我想答应,家里一时也筹不出这么多钱。”凌氏的脾气火爆归火爆,但是冷静下来,比刘氏要理智很多。“给是不可能的,借到还可以考虑。”

    李斯晋很主动地提出打欠条,等斯晏的亲事解决后,这一笔账该归哪再归哪。

    事到如今,也不是说赶去闾阳说几句就能解决的,好在刘家也没让他们现在上门提亲去。

    “借?上哪借这么多。”绾华心里有些憋屈,这要是都借给斯晏,那她到时出嫁拿什么当嫁妆!“大哥哥不是高升了嘛,让他们自己去想不就好。”

    “翰林院是个清水衙门,能想什么办法?”除非让李斯晋阻止所有人上街卖字画去,韶华忍不住让自己脑补的情形给逗笑了。

    “你笑什么,难道你有办法?”绾华瞪了她一眼。

    “没啊,我能有什么办法。”韶华忍住笑,继续脑补李斯晋那一张严肃的脸在街上叫喊,心里可乐了。

    凌氏叹了口气,“所以你爹爹不就急着出去了,不过要是年底江南那趟货能走回来,也不是说筹不出来。只不过那本是给三娘备下的嫁妆。”凌氏看着绾华一脸不情愿,雄地将她搂进怀里,“委屈三娘了,好在藩家怎么也得到明年年底才能来回京,一切还来得及。”

    绾华就算心不甘情不愿,也没法说什么,只是心中把燕绥给怨上了。

    “阿娘,咱们家只走南边的吗?”韶华知道李家名下除了几处庄子出粮食,收点地租外,还有不少店铺,挂在几个管事名下。其中不少是走南边的布料海货,而其中李勋卓自己名下也挂了两家。许多时候便是靠着南边的货,才赚了不少,否则真难以支撑刘氏母子这般挥霍。

    “我听说,川北一带也常有人走货,但因为离中原太远,怕路遥物多,货物容易丢失,所以才高价跟外番的商人买。一年不知要多出许多银子,可还是总是不够用,所以只能靠囤,可是有些东西不耐囤,很容易就坏掉。不过这都算好,毕竟现在天下太平,若万一边境起火,可就麻烦了。”韶华叨叨地念着,没注意身后母子惊诧的表情。“其实,要能和川北那边的商人搭上犀咱们把东西运到一半让他们接过去,这样又省事,又有得赚。特别是那些士兵,许多都是中原人,一去就是三五年,甚至更久,只怕半辈子都吃不上这边的东西。据说,他们一封家书都要送上好几年才到家,要是能和那边搭上犀指不定还能帮他们捎个家属什么的。爹爹说了,民心定,天下定……”

    “谁与你说的这些?!”凌氏忽然厉声道。

    “外、祖父说的。”韶华一时说得太顺,把以前的事都给漏出来。

    看着凌氏好半天不说话,韶华心虚地不敢出声,以为是被发现了什么马脚,紧张地不知如何是好。忽然听到凌氏深深叹了口气,“爹爹还是在为我心。”凌氏看着韶华一脸呆滞,笑道:“你外祖父许多年前就与我说过这事,没想到他至今还念念不忘。”

    韶华拍着胸口,虚惊一场,这么说是有戏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