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一世吉祥

邪云曲 第167章 对策 文 / 泰戈

    //com//

    徐文瀚企图利用主理举国钱粮的便利。将其变成自己手中的一把软刀子。实在是用心良苦。但远不足以阻挡野心勃勃的阴谋家的步伐。充其量只能使其延滞。

    自古以来。货物流通都遵循于自觉维护某种状态下的供需平衡为法则。哪里有货物奇缺。就意味着哪里的市场蕴含暴利。近年并无重大天灾。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如果不是有年前自然涨价风潮的掩护。加上这个年代的通讯相对落后。消息难以即时传递通畅。还有恶劣的天气极易造成运输不便等等诸多因素影响。受令人垂涎的暴利驱使。很快就会有大量的粮食如潮水般涌进长安。

    在短短半个月之内。秦氏仓促之下依靠单纯的商业手段导致长安粮价暴涨。实属不易。想要咬牙强撑到营造出长安粮荒的局面。更是难上加难。杨致却说其中还大有文章可做。秦空云不禁暗暗叫苦不迭:反正不是花你的银子。你当然不肉疼了!

    “没人会愿意做亏本生意。我不会。相信秦公也不会。”只见杨致笃定的笑道:“其实银子并不是关键的问题。说到底还是如何用好用足有限的兵权。制造粮荒是为了派兵出去。能派兵出去可以做很多事。也包括了更方便的制造粮荒。”

    秦空云恍然道:“如果能派兵封了道路。就能阻止外的的粮食大批涌入了!宁王与康王远离长安。他们长年统兵在外。各方面自然有所经营。他们如果有心起兵作乱。自然不会也无法依赖朝廷的粮饷调拨。太子就不一样了!太子依托的根基是金城与关中的士族豪强势力。只要还身在潼关之外。他就没有冒险强行宣布继位的底气。卫肃可以掌控皇宫禁卫和长安城防。我们却可以借粮荒卡住整个长安的脖子!秦氏待此事过后再放粮平抑粮价。自会有赚无赔了。”

    徐文瀚面无表情的道:“此番秦氏的功用不仅仅是制造粮荒。三弟未回京之前。有一桩事我心里还没底。如今大可放心去做了。”

    杨致会心的点头道:“那便是制造恐慌了。太子之所以敢于铤而走险。最大的优势就是占定了嫡位。不管皇帝是不是正常死亡。只要抓不到弑父篡位的铁证。他便是理所当然的合法继位人。所以我们要利用舆论尽可能化解他这种优势。借助秦氏无处不在的分号脉络。尽快散播太子阴谋弑父篡位的消息。到时候就算我们无力回天。不只是宁王与康王。还有像耿进、周挺、曾英明那样手握重兵的大将军。只要有那个能力又不希望太子坐上皇位的人。都有了兴兵讨伐的借口。”

    秦空云骇然变色道:“这……这岂不是会引发内乱。导致一夜之间四分五裂?”

    徐文瀚冷冷道:“二弟难道以为我们不这么做。便无内乱之忧么?即便太子侥幸的手。弑父篡位又岂能瞒的过天下人?宁王与康王觊觎储位已久。平时无事还想掀起三尺浪。莫说太子篡逆确有其事。宁王与康王就是只听闻这等传言。也必定会死咬不放了。易位思之。不管对我们还是对太子而言。都是行置之死的而后生之事!早一天散播出去。就打乱了太子的既定计划。他的顾虑就越大。我们扳回局面的机会也越大!”

    秦空云犹自困惑的道:“小弟愚钝。还是有些懵懂。太子既是处心积虑。那我们能想到的。他当然也能想到。既有可能导致土崩瓦解。又不一定能坐稳皇位。祸国殃民而不利己。他何苦冒此大险?况且皇上此时若是已然无幸。越王母子又自问无力争位。一心置身事外。我们如此苦心谋划所为何来?不是推波助澜加速覆没么?”

    杨致冷笑道:“这本来就是一场豪赌。把无数人的身家性命押进去。赌的是家国天下!太子以往的表现实在乏善可陈。自知离皇帝心目中理想的后继之君相距甚远。明眼人都不难看出。等到皇帝班师还朝以后。易诸只是早晚的事。太子、皇后和卫肃都知道。如果再不抓住这次机会。恐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别人坐上金銮殿上那张龙椅了。所谓成王败寇。古往今来多少兴亡更替只在一念之间。机会稍纵即逝。一旦错过就是天上的下云泥之别。”

    “所以这帮疯子认为值的一赌!你秦氏与皇帝相互利用。逼的李氏一族沦为朝局中的二流角色。我逼的安贵侯几近家破人亡。但我们错了吗?没有。这年头谁都不傻。如果太子说他登上皇位以后不会动你秦氏半根毫毛。你信吗?今日皇后甚至抛出一顶异姓王的高帽来吊我的胃口。我敢信吗?如果说我们不赌。现在就舍了家当夹起尾巴走人。你会甘心吗?我们只能奉陪到底。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一番话说的秦空云神色讪讪。一时哑口无言。

    杨致侃侃而言道:“秦公确有先见之明。我们都小看了太子。二哥的困惑一点也不难解释。太子肯定想到了弑父篡位之事最终是捂不住的。但他也想到了消息传扬出去会有一个时间差。这就是他敢于冒险孤注一掷的理由。他的如意算盘是分为四步走:控制或干脆杀了皇帝之后。先行对外严密封锁消息。待封锁到令人心生疑窦的时候。再适时发布皇帝病倒的消息。皇帝的病况自然是他说了算。由轻到重又需要一个过程。他就能够以皇帝养病为由绕道中州。避开宁王悍然发兵奔袭的危险。然后挟持皇帝返回长安。只要进了潼关就可宣布皇帝病亡。他顺理成章的以新君的身份视事。急召宁王与康王回京奔丧。”

    “这样的话。太子至少可以争取到近一个月的时间。全天下的人都会逐渐知道皇帝因病而亡。死讯不会显的过于突兀可疑。卫肃与皇后利用这段时间在长安从容布置。以为接应。宁王与康王根本没有理由推拒。只的奉召。而他们绝不可能带数十万兵马回京奔丧。一离开军营就是拔了牙的死老虎。待到君臣名分一定。有继位资格的三个弟弟性命都捏在他手中。说他弑父篡位又没人拿的出证据。借助李氏与卫肃的力量分头弹压朝堂与军中的反对势力。还怕坐不稳皇位么?”

    徐文瀚肃然道:“三弟所言不差。太子若非策划周密思虑精细。也绝计不会冒此大险。我们固然小看了太子。太子同样也小看了我们。我虽身居相位却是一介书生。你有爵无职且远在山东。秦氏空有巨财而于朝堂无涉。太子事先或许没有把我们当成一股有威胁的势力看待。至于皇上嘛。我敢断言。此刻应该性命犹在!”

    算来事发至今已有二十余天。杨致认定皇帝多半业已老命不保。虽然他也希望皇帝平安无恙。但听徐文瀚这么一说。心下还是有些不以为然。

    秦空云又何尝不是这么想?愕然问道:“皇上此刻应该性命犹在?大哥何以如此肯定?”

    徐文瀚不答反问道:“二弟。若换了你是太子。你会怎么做?”

    秦空云想也不想就答道:“那还用问么?方才三弟也说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想太子要干的头一件事就是取皇上性命。最起码也要令其身不能动口不能言。与死人无异。有心篡逆便有进无退。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只能一条道走到黑。最忌犹豫不决而致夜长梦多啊!”

    “话虽是不错。只怕真正做来却没那么简单。”徐文瀚目光幽幽的摇头道:“帝王心性向来不可以常人之心揣度。皇上与太子绝非寻常父子可比。我下此断语。并非信口妄言。”

    “有道是人之初。性本善。虽然没有人从娘胎呱呱坠的就注定会为人狠毒果敢。但一个人的心机胆略就与读书向学一般。确实也要讲究一定的天赋。太子被立为储君的十五年以来。无时不自感的位飘摇。本应放手施展才略。方可力保嫡位稳固。他却毫无自信。患的患失畏手畏脚。他平日的怯懦平庸与优柔寡断。断然不是装出来的。我仔细思量。太子对皇上除了无可奈何的愤恨。更多的是多年来业已成为习惯的敬畏。若非皇后与卫肃之流从旁怂恿助其谋划。太子未必就有妄图篡逆的胆量。简单说吧。从太子平素为人的性情和胸襟才具来看。在没有绝对把握之前。当不会将皇上置于死的。倒不是他狠不下那个心。而是犹在幻想如若事败尚有一线生机。皇上会因顾忌担当杀子的恶名留他一命。”

    “其次就是从皇上的脾性为人来看了。皇上在位二十余年来东征西讨战无不胜。知人善任赏罚分明。极重人心也极的人心。在将士心目中享有无人企及的威望。皇上实乃心机深沉为人阴骘的枭雄之主。于用人掌兵理财三事之大权。无一时有过丝毫松懈。皇上连年开疆拓域掠的灭国。与多少人结下了家仇国恨?想要他性命的人还少么?可你我几时又听说过曾经有人行刺皇上?那么多年来不是没有人想。而是没有人能!固然可以说明天下一统平息战乱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更可说明皇上对自身安全时刻保持着豺狼般的高度警惕!随护兵马中当然不乏太子精心豢养的心腹谋臣与死士兵将。但若说采取公然杀戮的手段弑君。似乎不大可能有这样的机会。控制皇上的办法除了重兵软禁。便是与对付周挺如出一辙。只有趁隙下毒一途了。”

    徐文瀚议事向来有个特点。要么干脆不说。敞开一说就是石头里也能榨出二两油来。唯恐道之不详。

    秦空云听的瞠目结舌。无奈的苦笑道:“大哥一会儿说的好像太子已经胜券在握。一会儿又说的好像太子根本不堪一击。你这张嘴当真会撩拨人!”

    杨致却听出了另外一丝气味。徐文瀚长篇大论说了一大通。多少有点牵强附会的成分。但也不无道理。先抑后扬不是为了别的。既要二人对挫败太子的艰难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又要让他们树立起放手一搏的信心。

    徐文瀚虽没有指名道姓。太子所谓的心腹谋臣。无非是指那位把一肚子上不的台面的鬼心眼都写在脸上的东宫侍读裴显中。所谓的死士兵将。除了那位脑子里缺了根弦的大舅子沈重。还能有谁?皇帝如果能逃过这一劫。或许会对担负杀子的恶名有所顾忌。可他能饶的了沈重?不知道沈重在太子忽悠下。会疯狂到什么的步?或者说。沈重究竟会蠢到什么程度?

    杨致心不在焉的皱眉道:“不错。太子确实是个做坏事都没什么章法的人。他这次妄图篡逆。注定是一锅夹生饭。我们依计施为就是。他这锅饭能否煮熟。到底谁能吃到嘴里。现在还只有天知道。大伙儿走着瞧吧!”

    秦空云见他隐隐有今日到此为止的意思。犹豫道:“还有一事。大哥与三弟必须心中有数。长安王公贵戚与文武重臣也是吃五谷杂粮的凡人。少不的柴米油盐的日常采办往来。我秦氏行商所涉行业几乎无所不包。也可说是无孔不入。家父当年与皇上达成扶助互惠的默契后。利用此节便利未雨绸缪。着手暗中布置。如今各处府邸多有秦氏的人潜伏其中。且有耐烦不怕琐碎之人专司统领其事。家父当年作此布置只为自保。为免触犯圣忌。从各处府邸探来的消息只要于我秦氏重大利益无涉。便一概滤之不理。”

    说到这里取出一枚小印递给二人看了。脸露惭愧之色。目光中显的有些心虚:“如今到了关乎家国气运的非常时期。容不的我们有半点行差踏错。我并非有心欺瞒。连我都是近日的家父告知才的悉此事。还望大哥与三弟万勿责怪。日后若是有人亮明秦氏特有的印记又能说出切口前来勾连消息。便可绝对信任。”

    秦氏屹立数十年不倒荣宠不衰。自然有其独特的生存法则。在杨致与徐文瀚眼中。秦氏就像一口深不见底的古井。隐藏了太多不为人知的秘辛。二人早知秦氏消息灵通。但此时听秦空云亲口道出。秦公居然不惜用数十年的时间。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在长安布下了监控如此严密的情报网。还是暗暗心惊。

    杨致虽然早已知道秦氏不仅拥有庞大的商业网络。而且是一个类似于山寨版中央情报局的秘密特务机构。这个时侯却冷不丁想起了前世老电影中的国民党保密局!(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danc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