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章.成长 文 / 容光
第十四章
自打顾祁送完楚颜与赵容华回元熙殿后,后院里的枇杷树已经九度开花结果。
九年时间,皇宫里的变化不是一点点的大。
顾祁十九岁那年,二皇子顾盼忽然出了天花,弄得整个宫里人心惶惶的。
皇帝不顾众人劝阻,坚持留在儿子身边照料着,却半步也不让容皇贵妃踏进屋内,素来恩爱的夫妻俩因此大吵了一架。一向温和睿智的容皇贵妃破天荒地对他发了大火,可皇帝是铁打的心,就是不为所动,打死也不让她来冒险,只自己和一众从前熬过天花的宫人守着儿子。
半个月后,好容易二皇子奠花下去了,眼看着年仅九岁的小消瘦得最后一点婴儿肥也没了,容真雄死了。
可转眼一看,站在顾盼身旁的皇帝瘦得比顾盼还多,容真的眼睛一下子湿润了,想说什么,最后还是一头扎进他怀里,骂了句“傻子”。
二皇子体弱,太医建议好生休养一段时间,皇帝与容真商量之后,决定带他去苏杭的行宫调理身子。
而太子也已经十九岁了,跟着皇帝参与议政已有好几年时日,以他的才智和心思,监国不在话下。
于是不消犹豫,皇帝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安排好了一切,风风火火地带着妻儿去了苏杭。
临走之际,容皇贵妃抱着顾祁,一边像儿时那样揉着他的发,一边感慨地说,“当年你被抱给我的时候,还只有这么高呢。”
说着,她指了指自己的腰际,含笑道,“眼下都比母妃还要高了,真殊阴荏苒……再过些日子,待你成了天下人仰望的一国之君时,恐怕母妃也老了。”
“不会的,母妃永远都不会老,就算白发苍苍了,也是儿臣心里最美的母亲。”
最亲近的母妃要离开了,一直缠着自己的弟弟也要走了,还要他又敬又畏的父皇,从前不管发生什么事,都始终如一地像座大山一般护着他的父皇……如今都将离开皇宫。
顾祁似是有所察觉,也许这一次名义上是带盼儿去行宫疗养,但父皇和母妃的真实意图并不在此,而是——
而是要从此离开皇宫,将这偌大的江山都交予他一人。
他自小性子坚毅沉稳,早熟得可怕,可是容真改变了他,叫他终于有了坦诚而孩子气的一面。
这是他的母亲,虽无血缘关系,但在他心里已经是最好的母亲了。
顾祁张了张口,最终没有把不舍哽咽出口,只是微微一笑,牢牢地抱了抱母妃,又抱了抱父皇,“恭祝父皇母妃一路平安,儿臣会好好监国,不会令你们失望。”
他看到容真的眼圈一下子红了,拉着他的手,半天都没能说出句话来。
顾盼永远是父皇和母妃怀里那个受到保护的长不大的孩子,当下呜咽着抱着哥哥的大腿,可怜巴巴地说,“我不要跟哥哥分开……呜呜呜……”
顾祁俯下身去摸摸弟弟的头,“盼儿乖,养好身子之后再回来和哥哥一块儿。”
顾盼牢记着母亲的话,不准掉眼泪惹哥哥伤心,当下胖乎乎的小脸憋得通红,大眼睛一直眨啊眨,生怕掉下泪来。最后包子脸扭曲得要命,还挤出一抹难看的笑,“好,盼儿会乖乖的,哥哥要等盼儿回来。”
大队车马已在宫门前恭候着,顾祁站在肆意的寒风中,挥手作别了最亲的三人。
眼眶里的酸楚被他十分小心地冻结在眼底,不让一丁点泪光浮现出来。
朱红色的宫门缓缓合拢,明黄色的车马就此消失在视线里,而随之一起离开的,还有顾祁所有的童年时光和一息尚存奠真稚嫩。
从今以后,他再也不是可以在母妃面前偶尔耍赖的孩子,而是宣朝太子,坐在朝堂之上叱咤风云、一丝不苟但子殿下。
朝臣们看着这位年轻但子从逐渐参与国政,到如今皇帝撒手不管,将所有摊子都交付于他。虽然目睹了太子的雷厉风行和在朝堂上与他父皇一模一样的清冷严肃,但群臣之中仍有那么些人仗着自己位高权重,就高估了自己在朝堂上的影响力,凡事都爱与太子“多多商议”。
容真担心过这个问题,哪怕在苏杭也时有问起,可皇帝只是伸出手指堵着她的红唇,一边轻轻摩挲着,一边轻道,“不是说好了么,出宫以后再不提朝堂之事。”
这点摩挲轻柔又暧昧,很快点燃了点其他的情绪。
容真在他吻上唇角的前一刻,仍是不死心地说,“我就是担心那帮倚老卖老的大臣碍手碍脚的,恐怕祁儿要做个什么会有些困难……”
皇帝苦笑,这心的性子还真是百年如一日的,更何况那压根不是她的亲儿子。
可就是这样“多管闲事”的性子叫他妥协了又妥协,忍不住爱她多一点。
后来太子赶来了,毕竟沐念秋是沐家之女,尚书令大人又是当今朝中重臣,自然应当好生安抚。可好端端的姑娘怎会这么“不小心”,偏偏在大路上就落了水呢?
太子心中生疑,命人暗中调查这件事,而事实证明他的怀疑果然没错,池子边上的青石板被人动了手脚,一旦踩上去,就会松动摇晃,极易沿着青苔划入池子。
这件事太过蹊跷,好端端的,赵容华为何要邀沐念秋来元熙殿?而这么巧的是,恰好元熙殿外的小道就被人动了手脚,害得沐念秋险些溺水身亡。
而这时候又恰好是选太子妃的事情议论得最广的时刻,太子一直就明白母亲的心思,不怀疑她都不行。
“压下这件事,谁若是说出去半个字,当心我撕烂他的嘴。”顾祁面色阴沉地对几个太监发了话,然后就往元熙殿去了。
赵容华自然也明白在沐念秋落水这件事上,自己已经成了最大的嫌犯,还没等太子开口,便急急忙忙地说起来,称此事绝非自己所为。
自然的,顾祁也知道,母亲就算急功近利,也不是傻子,哪里会在自己宫外做手脚害人呢?
可是若是她没有自己的心思,又怎么会被人抓住把柄?
顾祁看着母亲,微微点头道,“母亲放心,儿子没有怀疑过您,这件事是有心之人刻意栽袁儿子不会轻易上当。”
此言一出,赵容华顿时松了口气,可是嘴里的话说着说着,又跑到了关于太子妃的话题上。
她小心翼翼地试探儿子,究竟对哪家姑娘比较满意,可顾祁始终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她一急,就把楚颜给说了出来。
“楚颜是赵家的嫡女,又是定国公的孙女,太子妃的人选,她再合适不过。更何况母亲从小把她带到现在,她的容貌和人品都是一等一的强……”说了半天,她知道儿子心头明白得很,便索性说开了,“你也知道,如今你祖父年纪大了,你那几个舅舅又不争气,眼看着赵家后继无人,若是没有出个太子妃,恐怕今后会慢慢没落下去,再不复今日的辉煌。你虽是皇家之子,可毕竟也是半个赵家的人,母亲只盼着你能把楚颜娶进宫,总不至于让赵家一蹶不振才是啊。”
她的面上写满了“急功近利”四个大字,焦躁的语气也表露出她心下所想。
可仕祁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微微抬头看了眼窗外的灯笼,“母亲可还记得儿子六岁前在元熙殿度过的时光?”
赵容华哑然,不明白他要说什么。
顾祁便从容地说了下去,“我一直记得那时候母亲对我要求甚脯别的皇叔的子女在那个年纪时,都还在玩乐,而我就被母亲唤去了书房,每日习字读书,刻不容缓。”
“四岁那年,过新年的时候,我看见别的宫女太监在扎灯笼,便偷偷跑出去看了一会儿,岂料被母亲发现,斥责之后叫我在门口罚站了半个时辰。回来的时候,我的脚冻伤了,三天都没能下地。”
“父皇来了,说您对我太过苛刻,您在他面前保证了今后会把我当成个孩子那样对待,可是父皇一赚您竟然叫人把我抬去了书房坐着,要我继续练字背书。那时候我又哭又闹,却看见您一直站在门外看着我,一言不发,面上一点表情也没有。”
顾祁转过身去,凝视着赵容华,“这只是很小很小的事情,可是类似的事情层出不穷,儿子每回想起来,都觉得心痛。为了不练字,我刻意踢被子着凉,刻意在射箭时伤了手,可是您没有一回雄我,总是逼着我日复一日地努力。”
赵容华面色一白,争辩道,“可我是为了你,为了你的前途,为了你像今日这样站在金銮殿上俯视江山,将天下都掌握在手中!”
顾祁笑了,眼神里是安静又深沉的悲凉,“母亲真的是为了我吗?您问过我这就是我要的人生吗?每回我哭闹着怨您怪您时,您就说这是为了儿臣好,为了赵家将来更加兴荣,在儿子看来,母亲并不是为了儿子才这样做,而是为了您自己。”
为了她自己的野心,和对家族繁荣的强烈愿望。
旁的人也许会笑他,跟容皇贵妃那样亲近,却对自己的母亲这样疏离冷漠,可是只有他自己知道,那是因为在元熙殿与母亲相处的六年里,他从未真正体会过什么是母爱。
他身边的宫女太监总是每隔半年就会换一次,不是失足落水就是意外身亡,要不就是偷了殿里的东西,被杖毙或者撵出了宫。
起初他以为真是意外,可是后来长大些了,看到那些被派来伺候他的宫人眼里露出的绝望神情,才明白其中原委。
这些所谓的意外,都不过是母亲要他从小练成铁石心肠丹脚石,他是母亲眼中的未来皇帝,绝对不可以对身边的任何人有了多余的依赖和感情,他必须孤独而冷漠地成长,一丝多余的同情心都不能有。
于是,他就这样一路走到今日。
幸好有容皇贵妃在,他不至于变成那样冷血无情的人,可是对于赵容华这样的母亲,他却自然而然竖起了防备,一如她当初希望的那样,只是这样的冷漠却仅限于对她。
赵容华终于自食苦果。
那日蹈话是母子俩多年来唯一一次敞开心扉,可是结局却异常悲惨。
在顾祁踏出门的那一刻,赵容华凄凉地喊道,“顾祁,你可还记得你是谁的儿子?”
顾祁脚下一顿,没有回头,只是平静地反问她,“儿子记得,但敢问母亲,您是否又记得您是谁的母亲?”
她是权势的母亲,是名利的母亲,他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这样想,也许母亲想要的并非他这个儿子,而是所有能让她实现野心和自我价值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