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五胡贼猛

第七十九节 江南残破 文 / 尉迟青云

    庾亮无奈,亲自率军在宜阳门内阻击叛军,因为领导的无能,致使敌人如履平川,因此,小弟们都不卖命了,听到攻城的鼓角,当即一哄而散。

    庾亮再也无法骄傲,匆匆爬上战船,带着自己的兄弟逃往寻阳(今湖北黄梅西南),将晋成帝和皇太后都扔了。

    苏峻兵不血刃的攻陷了建康,叛军闯进来皇宫。王导与光禄大夫陆晔、荀嵩等官员都在正殿守护晋成帝,摆出忠心护主的拼命架势,苏峻畏惧王导的威严,不敢上殿。“纵兵大掠,侵逼六宫,穷凶极暴,残酷无道。”这些流氓横行霸道,将女人剥得,逼得这些女人裹着破席子遮鞋没有席子的坐在地上挖土往身上撒,“哀号之声震动内外。”叛军开始了抢劫盛宴,尽掠库存的二十万匹布,五十斤金银,亿万钱和数万匹绢布。

    苏峻封自己为骠骑将军、领军将军,录尚书事。任命祖约为太尉、尚书令。将朝廷的百官都撤了,任命自己的小弟当中央领导,宣布大赦,除了庾亮兄弟,流氓土匪一律无罪。

    苏峻分兵攻略义兴、晋陵等地。前一年被朝廷处分的司马羕向苏峻称述其功,苏峻让他官复原职,并恢复西阳王爵。苏峻不是折腾建康就算了,而是四面开花的,派兵攻击东晋的封国吴国。吴国内史庾冰带小弟抵抗,被砍得头破血流,逃亡会稽。苏峻拥有了吴国封地,委派侍中蔡谟任吴国内史。

    在广德(今安徽广德)坚守的的宣城内史桓彝显得孤立无援,周边郡县都向苏峻投降,但桓彝宁折不弯,率领小弟抵抗,后被韩晃击败并围困,最终城陷被俘杀。这是一次后果严重的屠杀,很多年以后,桓彝的儿子桓温血报亲仇,由此成为了一代豪杰。

    庾亮逃到了寻阳,再也没有脸面当领导,宣太后诏,命温峤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郗鉴司空。温峤以苏峻未平而不接受,同时打算起兵讨伐苏峻,又分兵给庾亮。庾亮和温峤本来互推为盟主而大家都推让不受,后因温充推荐征西大将军陶侃而决定二人共推之,兴兵讨伐苏峻。

    而徐州刺史郗鉴所在的广陵粮少陈,邻近北方外族政权,亚历山大,故此士民都无坚定守戍的意志。但郗鉴收到升任司空的诏书后即流涕誓师,要起兵讨伐苏峻。受到领导忠义的感动,小弟们都争相要求参与加入平叛战争。

    陶侃到寻阳后,众人都称陶侃要杀庾亮以谢天下,庾亮感到害怕于是前去见侃并引咎自责,口若悬河的演讲产生了的作用,不仅尽释前嫌,反更欣赏庾亮。陶侃亲自率领四万大军,浩浩荡荡开赴建康,寻找苏峻决战。

    苏峻的倒行逆施激怒了各方大佬,王导传达太后密令要三吴吏士起义兵援救建康,会稽内史王舒于是命早前逃亡到当地的庾冰行奋武将军,领兵一万西渡浙江,吴兴太守虞潭、吴国内史蔡谟和前义兴太守顾众都举兵向应。至此三吴的东军亦起兵。当年五月,陶侃、温峤率军驻扎在茄子浦,命令王舒负责浙西的军事行动,虞潭负责浙东的军事行动,郗鉴都督扬州八郡。郗鉴渡江,与陶侃会师,大军直逼建康。

    苏峻率主力坚守石头城,激战在那一刻展开,一直打到秋风扫落叶,也没有分出胜负。陶侃一看硬攻不成,在石头城西筑白石垒,由庾亮领二千守军据守。在京口一带筑大业、曲阿和庱亭三垒分散苏峻军力,坚守不战。

    此时,祖约手下的小弟对领导不满,暗中勾结后赵,告诉后赵寿春兵力空虚,可一战而下。后赵老板于是派石聪和石堪率大军渡过淮河进攻寿春。祖约手忙脚乱,带兵回防,被后赵军击败。无奈之下,祖约逃奔历阳,而赵军则虏胁寿春二万多户人北归。

    苏峻的心腹小弟路永、匡术和贾宁知道祖约兵败后都感到害怕,于是劝苏峻尽诛大臣,全都换上心腹小弟,先把中央控制了再说。但苏峻敬重王导的为人,不肯接受。路永等人大失所望,认为老板优柔寡断,不是一个成就大事的人,因而对苏峻离心离德。这一条很微小的缝隙,让老奸巨猾的王导发现了,派参军袁耽说服路永归顺。王导及后试图救出成帝投奔义军,但因守备森严而失败,王导于是带二子与路永逃到白石垒。

    苏峻挥军攻击白石垒,碰得头破血流,于是派出小弟四处打劫,战果很大,气焰更加嚣张。

    当时人们传说:“苏峻狡猾大大的,小弟们凶残骁勇,所向无敌。如果上天惩罚坏人,苏峻一定会灭亡,如果上天不帮忙,仅依靠这些人,根本就无法制服得了他。”

    温峤听到了这个传言,心里十分的愤怒,派兵出战,要用实际行动打破苏峻不可战胜的神话。谁想到,小弟们气势汹汹的出门,叫苏峻几板砖就给砸回来。温峤这回相信了,整天的耷拉着脑袋。

    温峤无法击溃苏峻的军队,军队的粮食吃尽了,唯有向陶侃借粮。陶侃现在很怀疑自己这一次投资是不是做对了,有撤军的打算,根本不打算借粮,声言要退回荆州。温峤压住了火,以汉光武帝在昆阳之战和曹于官渡之战中以寡敌众作例子,认为都是因义而胜。又说苏峻因小胜而骄,一次挑战就可一鼓而擒之。又称如今犹如骑虎,不能中途下来,若陶侃冒天下之大不韪返回荆州,人们会失望丧气,以至兵败,那不义之名就会落在陶侃身上。

    这一脚乌龙球传到了陶侃的脚下,让陶侃不知道踢还是不踢。手下的小弟毛宝劝说陶侃留下,看到陶侃始终摇摆不定,提出夺取敌人的粮食供应,让敌人难于坚持,如果自己做不到,陶侃再走不迟。陶侃觉得事情还没有绝望,一旦撤出,必将满盘皆输,于是分粮给温峤。毛宝没有食言,率领小弟冒死突袭,成功烧毁苏峻在句容(今江苏镇江)和湖孰(今江苏江宁县东南)的积粮,导致苏峻的叛军缺粮,激励了士气,解决了陶侃离开的危机。

    苏峻派小弟张健、韩晃带着打手进攻大业垒,垒中饮水断绝,小弟们渴的受不了,甚至茅坑里的水都喝干了。这样可不行了,守将郭默突围求援,名义上突围,实际上就是逃了。陶侃打算带兵救应,长史殷羡说:“我军不习陆战,如救大业,不能取胜,则满盘皆输,不如急攻石头城,逼迫苏峻退兵,大业之围必解。”

    陶侃听从了,命令庾亮、温峤、赵胤率步兵万人从白石垒南下攻击苏峻,牵制敌人主力。自己亲自带领水军扬帆进攻石头城。

    苏峻率领八千小弟迎战晋军,手下的小弟匡孝带头冲锋,一眨眼就击败了赵胤率领的团队。苏峻现在是酒后驾驶,在马上很兴奋,看到晋军逃跑,扬声大喊:“匡孝能破贼,我还不如他吗!”带领几个小弟放马追赶,看到敌人跑远了,才带着几个小弟往回返,在白木陂,酒喝多了把不住方向盘,一头从马上栽下来。正在小弟们七手八脚的把老板扶上马再送一程的时候,晋军悄悄逼近,晋军牙门将彭世、李千投过来的长矛击中了苏峻,苏峻的小弟一哄而散,晋军奋勇上前,活捉了苏峻,一刀剁了,一片片割碎,然后点火焚烧。晋军听到消息,山呼万岁。

    听说大哥死了,苏峻的小弟再也不嚣张了,纷纷退进石头城,推举苏峻的兄弟苏逸为老板,闭门自守。

    二月,讨伐军进攻石头城,建成长史滕含大败叛军老板苏逸。看到军队士气低落,苏硕率领数百亡命徒渡过秦淮河与晋军作战,但被温峤所杀。韩晃等人害怕了,打算投奔曲阿的张健,逃跑的时候一窝蜂,挤在狭窄的城门前,互相践踏,死者上万计。苏逸在战后率领一万多小弟逃赚经延陵湖入吴兴,在溧阳(今江苏苏南)遭到晋军王允之的阻击,战败被捕,随后就被剁了。滕含的小弟曹据在攻破石头城后抱成帝上温峤的船,让群臣朝见。同时剁了投靠苏峻的西阳王司马羕、彭城王司马雄等人,亦杀任让。

    一旦失败,必然疑心大增,在曲阿(今江苏丹阳)的张健怀疑弘徽有二心,将他剁了,觉得这里不能待了,带领水军攻打吴兴,王允之率晋军迎头阻击,一战将叛军消灭大半。张健率残余叛军随后与韩晃、马雄等人会和一处,然后向故鄣前进。郗鉴派参军李闳追击,两军在平陵山相遇,李闳击败并斩杀叛军。苏峻之乱至此正式完结。

    在石头城被攻破那个时节,祖约趁乱突围,带着几名忠实的小弟逃到了后赵石勒处,后来被石勒给剁了。

    苏峻及其小弟在攻陷建康后大肆破坏宫殿,至宫阙毁坏,乱事结束后以建平园为宫,且物价飞涨。这里已经不适合人类居住,于是引起迁都的争议,如温峤请求迁都豫章(今江西南昌),三吴豪族则请迁会稽。最终由王导以“建康王者之宅”和“宜镇之以静,群情自安。”朝廷最终决定不迁都,全力重建建康秩序以安定大乱过后的国家。

    庾亮因执意征召苏峻而导致叛乱发生,在平定后引咎辞职,被晋成帝拒绝。庾亮没脸在朝堂上站立,策划从暨阳(今江苏江阴)出海逃遁隐居,当一个卖炭翁,但亦被成帝下诏没收船只。庾亮于是请求出镇获准,而王导则留在朝中辅政。王、庾两大士族的矛盾因而增加,庾亮及后更曾打算起兵废掉王导,只因郗鉴反对而免却了一场士族斗争而生的动乱。

    同年十二月,后将军郭默剁了平南将军刘胤叛乱,战火重新在东吴大地燃烧。庾亮于是上表请求讨伐,率小弟与太尉陶侃的大军会合,互相配合,最终于东晋咸和五年(公元330年)平灭了郭默的反叛,多少给自己找回些面子。经过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庾亮鞋淡定,坚拒接受朝廷的封赏。

    苏峻之乱历时一年零四个月,给江南的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建康城几乎毁于一旦。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