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盛宋官道

第二百三十三章 有‘细作’ 文 / 彼人

    到了熟悉的书院大门口,满眼望去都是急匆匆走动的学子,已然完全没了往日那闲逸之气,都是考试惹的祸啊!

    看来这不论在这个时代还是在后世,这考试一事都是一个让人心忧的大事,只看这些学子们眉头微微的皱起就知道这次考试对于他们的压力了。

    自太祖太宗重兴科举以来,读书人的地位就不断向上提升,自如今的繁华盛世,这文人进仕的最快和最稳步的一个途径就是科举,而且科举制度自隋朝以来至如今大宋已经完善到了一个非常科学的地步,‘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这是这个朝代每个读书人心中的一种理想,之所以上升到了理想的高度,这也和社会发展力高度有关。

    商品经济初兴,商人地位上升,却还没有达到能够全国即时配送的程度,商品经济的发展因此也就有了局限,这也是范铭一直坚定要走读书路线的原因,这段时日看上去他在这应天府内翻云覆雨、得心应手,事实上他心里明白的很,古代的商品经济发展到如今这个水平已经是极限了,不再可能超出这个规模和水平。

    所谓与人斗其乐无穷,与天斗其乐无穷,他也只是运用了一些超出这个时代的见识而已,一旦这些个‘古人’熟悉了他底路,他这一套也就不会再玩的那么顺了。

    踱着步子不急不缓的迈进书院,寻着林荫小道进得教舍,又见到了熟悉的同窗们,一股难以言喻的充实感萦绕心中,这才是莘莘学子应该待的地儿,清新而又充满蓬勃朝气,空气中还游荡着一丝清香的油墨味道,让范铭的心胸一下就变得开阔了起来。

    同多日未见的同窗们打了声招呼,多日未见,邓正元、李辨等人仿佛也早已经习惯了有范铭这么一位‘神出鬼没’的同窗,对于范铭的到来也没有感到什么意外,毕竟诗试,别说见过面的,就算是突然冒出一个从来不认识的同窗也没什么稀奇的。

    “范兄,公务何等繁忙,今日公试何不派人来便可!”见范铭优哉游哉的模样,邓正元忍不住出言调侃着,对于范铭的身份他们最近也有所了解了,也不怪这段日子范铭的风头实在是太进了,他们想不知道都不行,更何况他们的家中长辈也都是在此营生之列。

    “哈哈,我这是是忙中偷闲,这偷闲之事也是人能替的么。”

    “哦,看来范兄今日是胸有成竹啊!”

    “然也,所谓没有三分三,不敢上梁山。”范铭知道他没有恶意,也大笑着和几人随意开着玩笑,只不过他这貌似自言自语的玩笑没人听得懂罢了。

    正当同几人开着玩笑之时,炉亭之外蓦然多了一个身影,正目光灼灼的盯着他,竟然是沈文伦。

    自当日离园文会之后,范铭已有数月时间没再见过沈文伦。

    数月时间不见,长相本就俊逸的沈文伦依旧是一身白衣胜雪,从外面施施然走进来,在仲春地阳光下直有说不尽的风流倜傥。

    看到沈文伦这样子,范铭身边的邓、李两人忍不住撇了撇嘴。

    书生意气,这炉亭之间同学最是自成派系,沈文伦分数另外一堂,平日又最事傲,又才学高绝,因此很是让人‘看不顺眼’,因此沈文伦这一突然出现在自己的炉亭中,哪能给什么好脸色看。

    沈文伦声音刚罢,李辨便赞道:“想不到沈文伦也有这一面,看来先前是我们看偏了!”。

    回应他地,只有沈文伦那渐行渐远的高歌长笑。

    一言不合,拔拳相向;志趣相投,死生间阔,立平生志,订百年约,男儿心胸当如是,少年意气当如是!

    ……

    公试过后,范铭又回到了监理修造河道的工程中,时间就在热火朝天地修河槽中一天天过去,这一日,一身土灰的范铭从工地上返回家中,跟在他后面的还有同样全身灰不溜秋的张福顺及王稼轩。

    天色已是仲春,简单的梳洗过后,在等待吃饭前地时刻。三人便坐在院中的石几上叙话。

    “福顺、二弟,你们刚才说的事儿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范铭边给二人倒茶,边接续着路上的话题道:“这么多人混在一起干还就是不行,记得我小时候在村里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人多好吃馍,人少好干活儿”。

    听到范铭嘴里冒出来这么一句,刚刚喝下一口茶水的王稼轩忍不住笑喷了出来,“大哥,你说反了吧”。

    “反。怎么会反?!越是人多一起干活就越容易混,干少干多一个样,一到收工都吃同样多的馍。这可不就是人多好吃馍!反倒是人少了,混就混不下去了”。

    “大人说的在理儿”,接话的是张福顺,“但这修河槽人少了又不成啊”。

    “分”,范铭将手中地茶盏往石几上重重一顿,“从明天开始,所有参与修河槽者按五十人一组分开,每组让他们自己选一个队正出来,派工的时候把路段再划细些。一队一段儿,每天规定好他们必须完成的量,超过这个量再多干出地另算赏钱,至于工钱的发放,不再具体到人,统一交给队正,他这组里谁干得多,谁干得少,谁该拿奖。谁该扣发,自有他做主去。如此以来,咱们只需要盯着他们干活的成色就行了,免得天天当监工,尽去料理那些狗屁倒灶的事了”。

    又是一个匪夷所思,前所未闻的办法。好在张福顺这些日子一直跟着范铭,早已习惯了他奠马行空和种种惊人之举,没有表现的过于吃惊,只是迟疑的问了一句。“这样也行?”。

    “试试吧”。嘴里虽然说着试试,但范铭的语气却是笃定无比。要想打破大锅饭,调动人地积极性,就只能靠承包制,这已是被后世的历史实践一再证明过的真理,不可能不好使。

    默默想了一会儿,王稼轩猛然间大声说了一句,“我看行”,一惊一乍之后,他犹自不肯安生,特特的站起身来凑到范铭身边左看右看。

    “你又干吗?”,范铭没好气的问了一句。

    “我就想看看大哥你这脑袋怎么长的”,王稼轩嘿嘿一笑道:“怎么就能想出这么些个前所未有,却又让人不能不拍案叫绝的好主意”。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