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 向西!向西!再向西!(八) 文 / 傅戍己
第264向西!向西!再向西!(八)两个战场,同时决战
昨日我助你杀郑宝,今日你助我杀孙铂轮回总在不经意间。
刘晔本性随遇而安,最爱“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其既然应诺入职巢湖,就会为巢湖尽职办事——当然,只是尽职尽责,永远别想他大公无私。萧言想通此点,心底既是感慨性格决定命运,又是欢喜刘晔真心入职巢湖:刘晔本性或许不讨人喜,但是他绝对是一个得力干将。真实历史上,刘勋嫉妒他,曹忌讳他,刘晔依然能够留名青史,萧言心底藏有代汉异志,未来绝难完全信任刘氏宗室,但是萧言自谓他对刘晔的信任一定超过曹。
萧言内心斟酌片刻,不顾女婢阻拦亲自为刘晔斟满一碗热茶:“庐江诸事就拜托子扬了。”
“将军请讲。”刘晔道。
萧言呵呵笑道:“子扬久在庐江,远比巢湖任何人熟悉庐江人事,所以我想请子扬取代刘勋,出任庐江太守。”
庐江太守?
刘晔愣住,周瑜亦忍不住望向萧言:刘晔声名再脯也是白身啊?
汉世郡太守,食禄两千石。汉世,名士老儒声望再脯也绝难起家征拜两千石郡太守。事实上,纵然汉末混乱数十年乃至而后的三国时代,包括边疆小郡,类似萧言征拜白身为两千石郡太守例子,也是屈指可数。知晓汉世风俗如此,就能想象刘晔、周瑜是如何惊讶。
“庐江郡大乱初定,或应聘用名望老臣镇守皖县。”刘晔惊讶之余,又向萧言谏言。这句话不是刘晔推辞萧言征辟,而是他真心觉得巢湖应该聘用他人镇抚庐江。
萧言无奈:“我也知庐江郡最好任用名望老臣对抗刘勋、刘表,但是巢湖地偏人稀,哪来的名望老臣?退而求其次,此时则子扬与公瑾两人,一个久在庐江,一个本是庐江人,可谓最适合镇抚庐江。公瑾我另有要事相托,庐江郡只好麻烦子扬了。”
“既是如此,下官唯有尽力而已。”刘晔谏言只说一遍,萧言驳回,那他就遵从萧言意志行事。
周瑜点头道:“正是此理。嗯,将军今日召集我等,应该是准备发动第二波攻势,与荆扬水军决战彭蠡泽吧?荆州不比庐江郡,水战再想重现庐江之局已无半点可能,只能苦战求胜。”
前文说过,长江沿岸之争,争在水军。巢湖若想真正兼并庐江郡,必须击溃刘表、刘勋麾下彭蠡泽荆扬水军。如今皖县业已大略平定,用兵彭蠡泽可谓正待其时。
太史慈哈哈笑道:“将军之所以调遣我来皖县,就是为了对战刘表吧?可惜不是孙策。”
“不是孙铂子义(太史慈)也未必不能建功。刘表所谓水军万艘战船,大抵是些游艇渔船,其众虽多,不值一哂。我素来熟悉长江水战,子孝(楚永)帐下巢湖水军我曾随军半年,深知我军战船精良远超孙策、刘表、刘勋,彭蠡泽水战,我军必胜。将军之所以调遣子义西来,为的不是水战而是陆战,子义若能击溃黄祖,一路打到襄阳,岂不胜于击败孙部别忘了孙策之父可是惨死襄阳城下的。”周瑜说道。
闻听周瑜高谈阔论,太史慈不喜反忧:“彭蠡泽、寻阳县,乃至西陵县,我军皆可一试,但是襄阳太远了。万一我军对战刘表时,孙策突然杀入巢湖腹地,那就糟糕了。”
周瑜说道:“孙策杀入巢湖是必然,子义对战黄祖也是必然,将军此番西进,本来就准备两个战场同时作战。子义想想,巢湖现有五军八校八万人,此番进军庐江郡调遣其中三万,却号称十万,目的不就是引诱孙策进攻巢湖吗?诚如将军先前所说,孙策拒绝援兵庐江郡是骄兵之铂妄想调虎离山,而将军则顺势将计就计,明着调遣十万大军冲向荆州,其实却集合五万战兵,重兵布防江北,坐等孙策开战。如果一切如我所猜,西线对战刘表,将军或应全权委托子义与子孝之一,而将军本人则坐镇巢湖。”
“两个战场,同时决战,一战定鼎南,将军好大气魄!”刘晔啧啧称叹。
众人议论间,萧言悄然走来:“大家都猜到了啊,我就是准备两个战场同时决战,西线对战刘表以水军为主,战兵四万人;东线对战孙策以步兵为主,战兵五万人。”
“西线战场主帅由太史慈担任,总辖近卫军第一校、红巾第二军第二〇一校、仲氏第四军第四〇一校,另外仲氏第四军再添一校编制,为第四〇二校,人员从庐江郡降兵、豫章郡降兵以及荆州降兵里挑选。红巾第二军第二〇一校是纯粹水军,近卫军第一校是水战陆战混合,而仲氏第四军两个校尉皆是新编,战斗力存疑。总的来说,西线兵水军精良,陆兵孱弱,子义你多注意点陆兵,小心被荆州兵打散。”
“西线战场水军主帅由楚永担任,辖制近卫军第一校、红巾第二军第二〇一校。”
“西线战场水陆两军,由周瑜负责协调作战。”
“另外,此战之后我巢湖地盘最少也当扩展至半州之地,大家的官职也该预先向上提提。我免去九江太守,由楚永接任;太史慈免去丹阳太守,由周瑜接任;太史慈本人,调任为豫章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