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龍騰小說網
新龍騰小說網 歡迎您!
新龍騰小說網 > 恐怖靈異 > 大漢嫣華

正文 三零三︰舊事 文 / 柳寄江

    收費章節(12點)

    三零三︰舊事

    張嫣心中生出一絲不好的預感,凝神看著自己扣在朱紅茶盞的手指,潔白如梔子花盛放,精致美好。她沉默了一會兒,方問道,“哦,你想求我什麼?”聲音輕忽,略帶了一絲飄渺。

    沈冬壽眸中沁下淚來,拼盡了全身的力氣,才能讓自己的聲音听起來維持勉強的平靜,“奴婢少小入宮,在宮中待了十多年,到如今已經有二十九歲,早已經厭倦了宮中的生活。求皇後娘娘恩準,放奴婢出宮吧”說完深深的拜了下去,不肯抬頭。

    張嫣坐在椒房殿中厚重華麗的錦榻上,望著殿中沈冬壽深深伏叩抵地的身影,聲音十分奇異,

    “沈女史,我們相識也不是一兩年的事情了,這些年,我和你也有幾分情誼,你若真的久有此心,平日里若向我提起,我雖愛惜你的才華,到最後卻還是會應下,為什麼你卻直到今天才說出來?”

    沈冬壽伏跪在地衣上的身體微微顫抖,顯見得內心思緒極為激烈,過了良久,方抬起頭來,對著張嫣誠心行了一個再拜大禮,“皇後娘娘,奴婢當年曾犯過一樁大罪過,欺瞞了娘娘這麼些年,如今甘願向娘娘請罪,領受處罰,只求皇後娘娘看在奴婢多年隨侍在身邊的情分上,饒恕奴婢一命,放奴婢出這座未央宮。”

    “哦?什麼罪過?”

    沈冬壽面上閃過些微恍惚神色,最後毅然,朗朗的聲音響徹椒房殿,“臣私篡彤史,犯有欺君之罪”

    椒房殿檐牙高啄,朱紅色羅錦帷幕懸施于殿中柱梁之上。楠木十八枝青銅宮燈燭火微微搖晃,將張皇後的剪影映照的分外肖薄,靜默不發言語。

    “那還是前元二年的時候的事情,”沈冬壽眉目間一片豁出去的神色,既然已經決定吐實,她便再不猶豫,將當年舊事如竹筒倒豆子一般娓娓道來,

    “那時候皇後娘娘還沒有進宮,先帝戚夫人和趙隱王先後為太後所患,遭遇不測,大家與太後鬧的十分不愉快,肆意于酒色之間,常在未央長樂二宮中隨意臨幸宮人,宮中彤史記錄十分凌亂。那一日,我在彤史館整理竹簡,忽听見館外動靜,便走出去好奇看看……”

    塵封多年的記憶被再度翻起,沈冬壽的面色一瞬間極為復雜,仿佛有些抗拒,也似乎有些苦澀幽怨,靜默了一會兒,方繼續道,

    “……事後奴婢十分害怕,因著先前被大家臨幸的那些宮女隨後都被太後派人處置了,再也沒有回來,奴婢不願落到如此下場。且奴婢亦是良家出生,在家之時自幼也與一位表兄感情十分要好,表兄曾戲言,待到長大了,定上門向舅舅提親,迎娶我為妻室。雖然後來因為家中貧困將我送入宮中而成為空談,但這些年來,我一直記在心中。女史館地方清幽,除了陛下身邊的一位小黃門,和負責記載彤史的師傅,並無旁人看見,我左思右想之下,干脆大了膽子求了師傅,將此事隱瞞了下來,沒有記入彤史之中,當時那段日子未央宮中行跡混亂,那位小黃門果然如我所料,沒有記下我這個宮人,後來師傅去世,我便接任了女史,在皇後娘娘身邊記錄彤史……”

    她抬起頭來,看著張皇後,

    “我這些年在皇後娘娘身邊伺候,自知陛下一顆心都系在皇後娘娘身上,對世間其它女子都再不肯顧上一顧。我對陛下亦從無非分之想,只是自來宮中宮律,被君王幸過的女子一輩子都不得離宮,我身為女史官,本最當明白宮中女子的規矩準則,卻犯下此事,明知故犯,本已經當罪加一等,再不敢違背此律,早已熄了這份出宮的心思。如今聞得皇後娘娘一片慈心,竟肯恩放妃嬪出宮,冬壽余生惟願重得自由之身,還請皇後娘娘成全。”將右手壓左手,額頭抵觸在手背之上,深深伏拜下去。

    張嫣面上微微泛起一陣紅暈,道了一聲,“你起來吧。”聲音極不自然,掩在廣袖之中的手指微微顫抖。

    ……

    “皇後娘娘昨兒不還好好的?”劉盈沿著兩宮之中一條長長的永巷進入後宮,大踏步的進了椒房殿的大門,在朱檐畫廊上匆匆行走,帶起廣袖一陣風,

    “怎麼忽然就不高興起來了?”

    “奴婢們也不知道呀,”管升小跑步的追著他身邊行走,“只听說今兒皇後娘娘去看了大公主,回來的時候還高高興興的,不知怎麼,就發起脾氣來了。”

    “大家,”椒房殿中的宮人見玄裳峨冠的天子進了殿,紛紛稟聲斂氣的屈膝下拜。

    劉盈剛進了寢殿殿門,便被迎面的瓷枕給扔了出來,張嫣憤怒的聲音從殿中傳來,“你給我出去。”

    “阿嫣,”劉盈接住瓷枕,愕然不已,“阿嫣,你這是怎麼了?”

    “你還敢問我怎麼了?”張嫣沖出寢殿,握住珠簾,一身明艷的朱紅錦衣將杏核眸子中的怒火映襯的愈發明艷,“我還想問你究竟做了什麼呢”望著劉盈,眸子瞬間紅了一圈,負氣道,“我再也不要看到你,你給我出去。”

    “阿嫣,”劉盈被妻子的怒火發作的暈頭轉向,他從未見過阿嫣如此蠻不講理的發作,幾乎有了幾分潑婦之風,無奈撫額道,“你便真要朝我發脾氣,也總要告訴我為什麼是不是?”

    張嫣站在珠簾下,露齒冷笑,神情譏誚,“我怎麼敢對你發脾氣?我發什麼脾氣?”她看著面前自己最愛的男人,這是她的丈夫,一向自詡他們夫妻情深,在帝王家是一對難得的恩愛夫妻。但他今天卻讓自己置于如此尷尬的境地之下,讓自己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在丈夫過往的女人面前,失態的差點下不來台。她越想越氣,一雙杏核眼紅腫的像個核桃一般,寒聲道,“劉盈,我喜歡你,不計較你從前的事情是因為我喜歡你,但也不代表著,你可以把我當傻子耍”甩了珠簾背身回殿,再也不肯見人。

    劉盈一頭霧水,問椒房殿中的宮人道,“皇後娘娘這是怎麼了?”

    1ec4

    殿中扶搖和石楠等人面色發白,將頭深深的埋下去,恨不得沒有生耳朵嘴巴,什麼也沒有听見,一句話都不敢說。楚傅姆嘆了口氣,上前道,“還是奴婢來說吧。”

    “大家,”楚傅姆緩緩道,“你也別怪皇後娘娘,娘娘今兒是受了大刺激。”

    “今天皇後娘娘在殿中召見沈女史,想要問問女史對遣散掖庭妃嬪的意見。沈女史听了這件事便跪了下來,懇求皇後娘娘放她出宮。並向娘娘稟了一件舊事,她曾在前元二年女史館被您臨幸,雖彤史上沒有留下記載,但久苦其事,不能自請出宮。如今听了娘娘德政,甘願自請受罰,只求能出宮回家。”

    劉盈愕然,“你說的可是那位經常隨侍在阿嫣身邊的女史?”

    楚傅姆應道,“正是。”

    劉盈在殿中頓了一會兒,方輕輕道,“朕知道了,你下去吧。”

    椒房殿中一片靜默,角落里的饕餮鎏金香爐中吞吐著裊裊香煙,劉盈在張嫣寢殿的珠簾外站了一會兒,回想起沈冬壽,卻只依稀記得一個極為端肅模糊的身影,至于面容什麼模樣,卻是早就記不清楚了。他嘆了一口氣,掀簾進殿,來到妻子身邊,道,“阿嫣,我真的不記得這件事情,你別生我的氣了”

    張嫣不肯理會她,恨恨的轉過身去。

    劉盈在心中再度深深嘆了口氣,重新起身,走到張嫣的面前,按住她的肩膀,重重喚了一聲,“阿嫣——就算是剛剛听楚傅姆說了這件事情,我也想不起來。那是得了你之前的事情。”說起這件突然之間知聞的事情,他難得有一絲尷尬,輕聲道,

    “你知道,那段時間,朕還年輕,又遭逢一些變事,著實荒唐了些。”

    他的力道用的頗重,張嫣躲避不開,抬頭看了他一眼,眸光含恨,漸漸沁出一滴淚來。

    這淚水仿佛灼到劉盈的心里去,燙了個疤,還在絲絲心疼。從前的那些女子容顏生死皆不能讓他動容,但阿嫣的一滴眼淚便能讓他心魂失守,他狠狠攬住張嫣,慌亂道,

    “阿嫣,你別生氣。從前那些已經過去了,我只知道,從雲中得了你的那一刻起,我便發誓與你相守,再無二寵,掖庭中那些女子的債,我來背。我只希望你能在我的護持下,幸福一生,不用掉一滴眼淚。”

    “是麼?”張嫣終于開口。神情冷靜而犀利,

    “我知道那是你從前的舊事,也不想拿這個和你和自己生氣,為難我自己。所以,就算我好好的從外頭回來,忽然知道你多了一個袁美人和皇長子,我也只是自己和自己生悶氣,沒和你說過半分惡言。但是劉盈,”

    她斜睨著丈夫,目光冰涼而微傷,“你究竟在外頭留了多少風流債?這滿未央宮中,究竟還有多少如沈冬壽這樣你曾經臨幸過我卻分毫不知道的宮人?”想起之前在椒房殿中發生了場景,聲音激昂起來,

    “你知不知道,沈冬壽剛剛跟我說的時候,我有多尷尬,又對她有多愧疚?”

    劉盈在妻子面前狼狽非常,在和阿嫣的這段關系中,他是她的夫、亦是君長,從來都是站在寵溺優容的角度上,難得有這樣對她理虧之時,尷尬道,“阿嫣,對不住。”

    “你何止是對不住我,”張嫣霍然抬頭直視著他,“你更對不住沈冬壽,也對不住掖庭中的那些女人。持已,你是皇帝,可以說只要你願意,這滿未央宮中的女子便都是你的人,你可以隨意親近。但她們同你我一般,也都是活生生的一個人,若你能決意負擔一人的一生一世還好,否則的話,隨意動取,便將她的一生系在了這兒。是不是未免太涼薄?”

    ……

    最終此事以沈冬壽妄篡彤史之故,在掖庭中受責二十大板終結。其師徐女史為同謀,念其已經身故,不予追究。沈冬壽養好傷後,便自請求去。

    送別沈冬壽那天,初夏的長安城難得下了點雨,天氣十分涼爽。

    “臣蒲柳之姿,且當年之事早已經久遠,只怕陛下當時都沒有看清臣的相貌。娘娘若是因為這個緣故跟陛下生分了,損毀了跟陛下之間的情意,豈非太不值得?”沈冬壽一身青色布衣立在作室門前,將滿頭青絲用一塊綠巾扎起,瀟灑利落,望著張嫣淡淡笑道。

    張嫣翹唇微微一笑,神情微郁,“無論如何,是我夫婦對不住你。”

    沈冬壽微微一笑,眉眼舒揚,“娘娘,從前的事情便讓她到此為止吧,此後我不想記住,也請你忘記”

    三零三︰舊事

    三零三︰舊事,到()去看小說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全文閱讀 | 加入書架書簽 | 推薦本書 | 打開書架 | 返回書頁 | 返回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