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帝师

第八十六章 苏州纸贵 文 / 竹笋炒肉丝

    夏成因为沈青的事情被莫名其妙的打了二十大板,到现在走路屁股还有些疼痛,刚才是因为赵文全在边上,他才忍住没有发作。现下他再也憋不住,露出了吃人的目光。

    那日晚上他明明记得自己早早就上床跟小妾颠鸾倒凤,没想到次日一早就被府尹拖出去莫名其妙地打了一顿。到现在他的肚子里还憋着一股邪火儿,没想到今日沈青居然自己送上门,夏成觉得是时候发泄一下心中的怒火了。

    沈青异常无辜地说道:“我怎么出来的师爷你不是最清楚吗?说来我还没来得及好好感谢你呢。”

    夏成一听心里怒火更盛:“大爷明明睡在家里,怎么会跑到那种地方,更何况我与你素不相识。”

    刘轩翻白眼讥讽道:“说不定师爷你是梦游呢。”

    “放屁!”夏成浑身的毛孔都炸了起来震怒道:“你们这群刁民,害的老子无缘无故被打了二十大板,这件事情咱们没完!”

    沈青摊开手:“师爷,您不能诬赖我呀。当日是您亲自给我打开大牢的门,还告诉我是赵大人让您过来把我偷偷放出来的。现今我都出来这么久了您再来找我秋后算账不厚道啊,要是您觉得挨了二十大板亏了,您应该去找指派您做这件事的赵大人,而不是找学生我。”

    “想必赵大人之前答应过师爷少打您几板子,日后还升官发财做补偿吧?可我听说赵大人可是让人实打实地打了二十板子,您都皮开肉绽了,苦肉计逼真也不是这么演的,赵大人忒不厚道。”

    刘轩附和道:“对啊师爷,您得去找正主。”

    沈青分析的头头是道,言语里没有一丝的破绽,让夏成抓不住任何的疑点。夏成也忍不住在心里嘀咕,难道自己真的是梦游,或者说薯上身了?

    不成不成,一定要找几个法师来去去家里的晦气。

    他冷哼一声道:“你说奠花乱坠也跟你脱不了干系,下次落到我的手里非让你吃上二十大板不可。”

    说完便拂袖而去,沈青跟刘轩相视一笑,默契的捂住了自己的嘴巴,生怕笑出声音来被夏成给听到。

    两人离开府衙很远,才松开了嘴巴,哈哈大笑。刘轩捂着肚子,笑的面部都扭在了一起:“沈兄,你看师爷那个样子,估计都有去找赵大人拼命的心思了,我估摸着现在连他自己都该怀疑是不是真的梦游咯。”

    沈青笑道:“他也是有苦说不出咯。”

    “那当日放你出来的是何人?”刘轩自己也被蒙在鼓里,一来一去脑子乱成了一团浆糊:“当日放我出来的是师爷不假,可能是他失忆了,也可能不是现在的这个师爷。”

    “不要妄加揣测。”沈青摸了摸下巴沉吟道:“张兄你再去努力一下试试,刘兄我们这边要开始着手准备了,你帮忙去拖刘副院长、曹夫子、王夫子他们写几篇文章或者诗词出来,我们凑合着刊印一起。”

    “还有,我们可以从书院的学生里面挑出好的刊印成册,这样也可以扩大书院的影响力。”

    沈青指挥的头头是道,刘轩与张子谦二人都打心眼里信服。而沉默寡言的汪波,则是扮演了一个默默无闻的角色,平日里跟在张子谦的后面,也不说话,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从来不会有怨言。

    久而久之,沈青他们也习惯了汪波的存在方式。安安静静,不吵不闹,沉默地就像一根木头,很容易让人忽略不计。

    果然,经过张子谦的努力,四大才子还是没人答应,只能执行第二套方案。刘轩的公关能力不弱,曹夫子等几人都做了几篇锦绣文章,给足了面子。而书院的学子们听说《青山》征稿,各个都兴致勃勃,一天的时间沈青他们就收到了上百份稿子,让他们着实高兴了一番。

    最后沈青选出了杜仲远的一首诗,还有其他几位学子的文章入选《青山》第二期。而沈青自己也兴致盎然,将毛太祖的《沁园春·长沙》信手拈来。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太祖的词朗朗上口,且此词乃是太祖读书时所做,书生意气显露无疑,沈青拿来借用一下应景的很。

    第二期《青山》首印两千册,印刷成册的那天晚上沈青四人都没有合眼,他们知道这是期刊的第一次突破。从一千册到两千册是一个的飞跃,也是一个严峻掉战,第二期在排版上沈青几人画了很大的功夫,还去云来居找了些市井的人先行看下,尽量满足大多数人的阅读需求。

    经过几人的努力,果然收到了丰厚的回报。《青山》第二期首印的两千册,两天之内一售而空,沈青采取了后世的饥饿营销政铂决定不再加印。

    这一招收到了奇效,各大书店均屎《青山》不得,不少人跑了几次都铩羽而归,最后实在是没有办法,有人想出一招自己拿笔墨手抄一份便是了。

    不知是谁将这个办法泄露出去,苏州城的人都纷纷效仿,东拼西凑借出册子然后自己买笔墨纸砚手抄一份。一时间,各大文店的宣纸都被抢购一空,不少聪明的商家趁机抬价,一张宣纸的价格甚至比的上往十张的价格,着实令人咋舌。

    这还不算,苏州的纸没了还有其他地方的对不,不少人跑到周围的县城买,间接地扩大了《青山》的影响力,不少人都好奇这个册子为何如此火爆。

    好奇心的驱使下,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青山》期刊,顺带着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苏州纸贵”的现象竟然都波及到了金陵城,而这一切都背后都指向同一个人名-沈青!

    到此时,沈青算是苏州府的大名人了,真正的家喻户晓,几乎上每个家庭都有一本印刷或者是手抄的《青山》。连带着还带动了一系列的相关产业,比如手抄《青山》挣钱的书生,还有以狗子为首的一大批准备加入贫民工学的贫家子弟。

    一切都欣欣向荣,可繁荣的背后往往是危难的开始……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