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都色言情 > 反哺:一名乡村医生的自述

第七十章十七章3 文 / 胡卿发

    但是好景不长,实行高考制度以后,有3名考上研究生走了。随着全国人才的流动,全县的大学生以各种借口,绝大多数人都走了。到了二十一世纪,仅剩下一名本科大学生还在工作,1961年后来的大学生有4人也已经退休了。全县13个医疗卫生单位,12个是空白。老中专生在此期间大部分也都走了。给汉阴县卫生技术力量带来极大的损失。

    至今还未招聘到一名本科大学生。

    前几年安康地区掀起了招聘外地人才的热潮,给以优惠待遇,如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子女免费上学,优先安排就业,增加本人工资,并给一套住房等,一时间吸引了不少人才,优惠政策全部兑现,外来人员皆大欢喜。陕西某制药厂一位工程师,是兰州大学化学系毕业的,曾与我合作搞过科研,彼此配合密切,建立了良好关系。突然在安康相见分外高兴,他告诉我,他现在安康某药厂工作,担任总工程师,并留下电话号码,以便今后继续合作。但在一年后我打电话联系时,该厂说全家人已经走了。一打听这些外来人员,等到享受了优惠政策以后,找出各种借口一个一个的溜走了。当时有人还把这当作政绩,结果都成了泡影。

    难怪有人说:招了女婿,跑了儿子,是到现在女婿走了,儿子也走了,见人才流失多么严重,最后落得一场空。

    另外,我们还面临着无法补充技术力量的现实。安康地区每年高考录取学生几千名,但是回归率很低,本科生回来就业的屈指数。据我所知汉阴县有位老师,过去在巴山深处的鳌头山一所学校任教,他有两个儿子,在那极端艰苦的环境中,吃不饱穿不暖,但能严格教育儿子,后来两个儿子都考上了同内名牌大学。大儿子在美国留学,毕业后在某研究所工作。带着妻子儿子定居美国。二儿子现任某科技大学副校长,真是深山里飞出了两只金凤凰。

    我还有个邻居,教子有方,夫妻二人舍得花钱给儿子买学习资料,而且儿子也能刻苦学习,从小学到中学的成绩都是优秀,是我们家属院的姣姣者。后来考上北京大学,毕业后受聘某电器集团公司,在北京工作期间有所成就,被派驻印度分公司,担任经理,年薪50万元,成为汉阴县的骄傲!

    安康地区有一个学生高考成绩名列全省第二名,是全地区的状元,被北京大学录取,毕业后留学美国,成为美国西部地区留学生会主席,早已拿到了绿卡。

    汉阴县还有不少大学生定居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闰,其余的人都在沿海就业,很少有本科生回汉阴县。

    安康某医院为了吸引高学历人才,给予优惠待遇,不仅给高薪,还给一套住房。不久招来了一位研究生,只工作了两个多月,人家感觉到这里条件太差,难以施展他的才华,辞职不干了,一再挽留也无济于事。

    相反,我国发达地区一味追求高学历,甚至形成了博硕多多益善,本科等等再看,大专看都不看,中专靠一边站的畸形局面,严重浪费了我国的人才。

    为什么安康地区留不住、聘不来急需的人才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政策是本地区无法解决的。

    一、职称晋升。按上级规定职称晋升全国只有一个统一标准,国家之大千差万别,绝对不能搞一刀切。比如晋中级职称必须考外语,这对北京、上海和西安等城市的大医院来说是不成问题的。但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的医务人员来说,就是望而不及的难事。就是在大城市厂矿企业与街道社区工作的医务人员,也难过外语这一关。全国大量的防病治病工作,绝大部分都是要靠这些人去完成,他们常年累月奔波在第一线,几十年的辛勤劳动,连个中级职称都晋升不上,这样对待公平吗?多少人就被外语一刀切掉了,于心何忍?他们岂不痛心。老实说在基层学外语有什么用?就是突击学会了,长期不用也会忘掉。我们都是学过外语的人,现在能达到英语四级的还有几人?我们体会得最深刻,受害也最大。一旦有了机会,他们不走等待何时?

    最好能请那些制订政策的人,多到边远山区,农村基层走一走看一看,搞点调查研究,看他们在怎样克服闲难,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治病救人。能够制订出切实行的晋升政策,以便激励他们安心在艰苦环境中继续n作。

    二、进修提高。医药科学日新月舁,特别是高新技术突飞猛进发展很快。长期在农村工作的医务人员,远离这些知识,得不到及时提高,越来越落后,很难适应防病治病的需求。在大学里同在一个班,说不定学习成绩还不如在农村的同学,然而经过三年五载,农村的同学远远落后于在城市大医院工作的同学,因为这些人得天独厚,容易接受高新技术,势必造成天壤之别,望尘莫及。

    在农村工作的医务人员渴望进修提高,给自己充电,以便能适应防病治病的需要,惜他们在那被人们遗忘的角落,多少年难得进修提高一次,甚至有人直到退休都没有进修过,农村的医疗水平如何提高呢?外地调来的人员不安心工作,而在当地又进修无门,他们利用在大城市的亲朋好友,托各种关系一个接一个的调往大城市去了。

    三、工资待遇。国家由供给制改为工资制时,把全国分为12个不同地区,定出各地区不同的标准,几十年没有调整改变过,西安定为八类地区,安康定为六类地区,工资差别很大。有一位县长从安康调到西安,巧立名目工资提高了三百多元。新疆是十二类地区,除安康的土特产在那里较贵外,其它工业品及生活用品的价格,与安康基本一致,但是工资不仅高出安康一倍,而且补助,津贴非常观,甚至超过了工资。汉阴县卫生部门有位大学生,调往上海工资翻了一番,这是多么不合理的待遇?怎能让人在农村基层工作呢?他不走才怪。

    当年我们背着背包,拿着行李,往返于高达1700米的凤凰山,有次大雪覆盖着高山,我们一群青年男女到南部山区去防疫,走在大雪山顶上,雪深路滑,突然听到一声呼喊,一位女同志从地球上消失了。我们几个男同志跑去一看,只见双手在雪中乱动,我们不由分说抓住她的双手向上一提,才从雪里把她拔出来。因为她个子矮,掉在雪坑里就看不见了,大家哈哈大笑继续往前走。男同志们和她一块走,以便随时保护她。一百里山路必须当天到达,途中没有住宿的地方。

    这样艰苦的工作环境.与大城市优越条件相比,难道不应照顾倾斜吗?还有一种难以理解的现象,中央和省上驻安康地区的工作单位,都给发放在贫闲山区工作的补助、津贴。为什么当地人同中央和省上驻地单位,工作条件生活环境完全一样,当地人就不给任何补助津贴呢?难怪许多家长宁愿卖血或砸锅卖铁,也要送子女上大学,学得越好,走得越远,飞得越快,近则到沿海,远则去国外,将来事业有成,好把父母接去享福,或在国外安度晚年。

    四、津贴补助。在大城市工作的同志,享受着这样津贴那样补助,而且工资也高,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就拿菜篮子工程来说吧,国家规定工作人员(包括离退休人员)每人每月二三百元,多少年过去了,安康地区无法兑现,而中央和省上驻安单位按时足额发给。最近安康地区有一个卫生单位,升级为省上派驻安康的分支机构,工资及福利等待遇马上与省上持平,一切按省级待遇照发。一拖再拖的菜篮子工程,前两年开始减数发给,市级单位发150元,所属各县发几十元不等,唯独市机关所在区分文不给,这怎么能使人心理平衡呢?这无形中促使人们脱离本地向上走。

    如果中央只给政策,经费由地方解决,那事就难办了。当地政府说地方财政困难,无力发给。中央再好的政策,不能落实,岂不是一句空话?

    五、工作环境。据报道,在国内人才竞争力的排名顺序中,北京、上海和广东名列前三名,而北京得天独厚,工作环境优越,北京在人才素质、科研投入、教育投人、科研成果产出和科研转化率髙均名列第一位。在人才生活条件和经济环境方面居第二位,在人才规模方面居第四位。

    ( 反哺:一名乡村医生的自述  http://www.agxs6.com 移动版阅读m.agxs6.com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