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流水迢迢

番外、齐稗 文 / 箫楼

    一、长乐之盟与天玄阁

    关于齐国与月落国如何结为“长乐之盟”,是齐史上四大疑案之一。

    齐太祖裴洵登基,三年后有姜氏遗孤在苍平府起兵谋乱。太祖命镇北侯宁思明领兵平定叛乱。

    当时,桓国元帝废顺帝,引发“南子之乱”,月戎也发生叛乱,桓国陷入内乱之中。

    月落藩王木风见华桓两国皆忙于平定内乱,便宣布脱离齐国藩治,自立为月落国。

    齐国内乱很快被平定,齐太祖裴洵三度下旨,令木风重归齐国,木风仅回一字:战。

    太祖大怒,领十二万大军亲征。到达长乐城后,太祖裴洵却出人意料地没有发起进攻,大军在长乐城驻扎了半个月后,便又撤回了河西。

    其间原因,并没有一个公开的说法。但据贴身随侍太祖的侍卫透露:太祖抵达长乐城后的当夜,一名姓崔的神秘人求见太祖,出示了一支竹箫为信物。这名侍卫在后来曾见过此人,即是后来修撰《华史》的“天玄阁”阁主崔逸。

    太祖与崔逸一番长谈后,深夜出城。在城外某处庄园呆了大半夜,将近黎明时才出庄。

    太祖回到长乐后,即下令撤兵。回京后太祖颁发诏令:齐国承认月落自立,并与月落国结为“兄弟之邦”,世代友好。

    不久,月落国王木风修书齐国太祖皇帝:恳请齐国归还月落圣教主萧无瑕之遗物,并将其反抗前朝暴政之英烈事迹,昭告天下。

    齐太祖裴洵下令,将卫昭遗物悉数送返月落。木风主持圣典,月落数万人于星月峰祭奠英灵,并立下“凤凰碑”,世代祭祀。

    桓国元帝将国内叛乱平定后,在五大贵族部落的怂恿下,本欲再度南征。听闻齐月两国结为“兄弟之邦”,于宫中哀叹“木风欺朕也!”遂打消了南下的念头,自此齐、桓、月三国鼎立,天下有数十年的短暂安定。

    由于“天玄阁”阁主崔逸本身为《齐史》的编撰者,故对此段史实的真象隐晦不言。

    只是民间多有传闻:太祖裴洵当夜在那神秘庄园之中,先是见了一名白衣男子,据随行侍卫辩认,此人风华无双,依稀象当年叱咤沙场的“寒月将军”萧遥。

    还据月落方面的传言:当夜,月落国王木风似乎也带着一些人马偷偷出了国境,去向不明,直至天明方才返回国境。

    其间真相究竟如何,无人得知。只是自此夜后,隐迹百余年的“天玄阁”重出江湖,由崔逸执掌门户。太祖请崔逸为“国师”,礼遇甚隆。

    曾有人怀疑崔逸是崔皇后的亲人,太祖是看在崔皇后的面子上,才盛待崔逸,但朝廷始终没有承认此事,崔逸也始终没有入仕为官。故此说法,也只是民间的揣测而已。

    二、慧贞长公主

    高祖圣光孝皇帝裴琰共有二子一女,长子裴洵即后来的齐太祖,为圣光孝太后董氏所出。

    次子裴洛和独女裴念慈皆为侧室漱云夫人所出。

    据史书记载:裴念慈少聪慧、性娇憨,深得裴琰宠爱。裴琰年少时谈笑风流,成家后日渐威严。二子皆严格训育,唯独对此女十分娇纵,每当二子触犯家规,面临严惩时,只要幼女求情,裴琰必网开一面、手下留情。

    裴洵和裴洛,得幼妹求情之恩甚多。故裴洵登基为帝后,即封裴念慈为慧贞长公主,允其车驾入宫无需下车、素面朝圣无需宫服。

    裴念慈十四岁时,裴琰尝想将其许配给义子“寒月将军”萧遥,萧遥以“念慈妹妹年纪尚幼”为由谢辞。

    萧遥在成郡携美隐迹,消息传回京城,裴念慈正与安帝之姐对弈。听闻后淡然一笑,落下一子,曰:“君既无心我便休,子不我思,岂无他人!”

    待父兄得胜回京,裴念慈即提出比武招亲。裴琰也居然同意了女儿这个惊世骇俗的要求。

    惜乎当时武林少年英雄凋零,擂台三日,竟无一人能胜过裴念慈。裴念慈震断长剑,叹:“我若为男儿身,必执掌武林牛耳,睥睨天下豪杰!”

    此话传回王府,裴琰大笑。

    倒是裴洵对这话念念不忘,他登基为帝后,不但封了幼妹为慧贞长公主,还封其为武林盟主,真正是“执掌武林牛耳,睥睨天下豪杰”,传为一时佳话。

    但更令人称奇的是,裴念慈最后竟然看上了一名手无缚鸡之力的孔秀才。孔秀才不喜武力,裴念慈便将宝剑束之于阁,洗手亲做羹汤,布衣服侍公婆。

    有民间传言:新婚之夜,孔秀才逼裴念慈立誓,不得以娘家之力助其考取功名,方才踏入洞房。

    后孔秀才果然高中探花,至于其两位大舅子有没有在中间出一把力,不得而知。

    只是裴洵登基后,孔探花死活不愿意入朝为官,遂在翰林院编史,终老一生。记住新龙腾小说永久地址:http://www.xltxsw.com,方便下次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