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腾小说网
新龙腾小说网 欢迎您!
新龙腾小说网 > 都色言情 > 首长秘书腾云录:抓手

第三十五卷(19) 文 / 九峰

    第三十五卷(19)

    中秋放假一天,加上星期六日,一共三天休息,今天是第二天,各单位往往除了几个值班人员外,绝大部分人都在享受着节假日的快乐。省委大院也一样,冷冷清清的,门可罗雀。杨德水的心更是拔凉拔凉,感觉被全世界抛弃了似的。回到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文件处理情况。平时,每次出差回来,桌上都会摆着小山似的文件,今天他的桌子上却是一份文件也没有。文件去哪里了?当然是被叶福祥处理了,送到徐东海的案头上了。十八号台风丽娜横扫江海省,徐东海一连几天都在外指导防台和救灾工作,前天回到省城后,也是一个紧急会议接着一个紧急会议,应该没有多少时间来处理文件。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忙起来的时候,难免会顾此失彼。

    如果如杨德水所料,徐东海的案头文件叠得有半尺高。他拿出来,翻了一遍,每一份文件处理单上都有叶福祥提出的初步处理意见。虽然有些意见并不是很合适,但看得出来,他做得很认真,每份文件都用心地看了。徐东海忙,没有时间批阅文件,同样,作为临时秘书的叶福祥,也没有时间预处理文件。杨德水粗粗估了一下,即使自己来处理这么多文件,恐怕没大半天时间下不来。这项工作叶福祥并不熟练,费时肯定更长,没有**个小时完不成。叶福祥是前天下午跟着徐东海和池文良回到省城的,昨天晚上又陪着徐东海去了宁州,这期间,满打满算也就是三十个小时。在这三十个小时里,徐东海参加了四个会议,也就是说,除了睡觉休息的时间外,几乎都在外活动。只要徐东海睁着眼睛,叶福祥就得寸步不离地守在他身边,根本没有时间来处理文件。只有一种解释,叶福祥完全是靠牺牲中午和夜里休息来办这件事的。也就是说,前天晚上,他几乎是通宵达旦地埋头处理文件,昨天中午也是加班加点。在省委书记身边工作,不卖力工作肯定是不行,但如此玩命,就极不正常了。

    事实证明,这个表面上斯斯文文,见谁都笑脸相迎的叶福祥,实则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在这骨节眼上,露出了狰狞的面孔,想一举取代杨德水的位置!杨德水在心里说,叶福祥啊叶福祥,既然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张果老骑驴看唱本,咱们走着瞧!

    如果是换成别的什么人,杨德水心里会好受些,可偏偏是这个平日里对自己言听计从的叶福祥在关键时候出卖了他。自从卢国晓提出让他去越州当副市长的那一刻起,有那么一段时间里,杨德水经常在想一个问题,如果自己有一天离开了徐东海身边,谁来接替自己的位置最合适呢?他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叶福祥。此人性格温和,处事有条不紊,最适合做领导秘书工作。当然,这事并不是他能做得了主,但如果徐东海问起的话,他肯定第一个推荐叶福祥。现在,叶福祥却要迫不及待地置自己于死地,怎么能不让他失望透顶,伤心欲绝?当徐雅芝告诉他,叶福祥在徐东海面前说他坏话的时候,他觉得天空都要坍塌下来,如同五雷轰顶一般。不是他不相信徐雅芝,而是他太信任叶福祥了,怎么也想不到叶福祥会出卖自己,关键时候咬了他一口。

    眼下最要紧的是弄清楚,徐东海去宁州的目的。杨德水打了个电话给金世奉,金厅长,你在哪里?

    还能在哪里啊?陪徐书记在宁州,在誉瑶指导救灾啊!金世奉说完,又问,你怎么没陪徐书记过来?

    杨德水说,我另有任务,一时脱不开身。宁州不是有刘省长坐镇指挥吗?

    他的言下之意是说,既然有行政一把手在宁州指挥防汛救灾工作,徐东海怎么又会连夜赶到那里去凑热闹呢?一般来说,党政一把手不会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地方指导工作,这是官场潜规则。

    金世奉说,昨天晚上,中央派出了一个工作组到宁州了解灾情,指导救灾工作。

    原来是中央来人了,难怪徐书记要连夜赶过去招待。刘震云已经在宁州坐镇,由他出面代表江海省委、省政府接待工作组,当然未尝不可。但是现在是敏感时期,这个工作组的份量显然跟一般的工作不同,他们所下的结论,不但直接影响到中央首长对宁州防汛救灾工作好坏的判断,也间接影响到中央首长对江海省委应急处置能力的判断,最终影响到个人的政治前图。

    杨德水问,这个工作组都有些什么人组成?

    金世奉说,由国办的一位副秘书长带队,还有水利部和民政部的几位司长和工作人员,一共是九个人。

    国办的副秘书长,那可是部长级人物,甚至地位和权力在一般的部长之上。杨德水再问,工作组的名称叫什么?

    金世奉说,具体没说,名义上是国家防总派来的工作组,我的感觉却是国务院派出的工作组。

    这道理很简单,国家防总设在水利部,如果是防总派来的工作组,一般来说,都是由水利部的领导来担任组长。这个工作组的组长却是国办副秘书长,是名符其实的中央领导。派一个重量级的人物来调查,背后肯定有着不寻常的用意。工作组是一个含糊的叫法,是不是中央有意在模糊概念呢?杨德水不得而知。如果只是来宁州指导防汛救灾工作,一般不会用工作组这个名称,而是叫防汛指导组。如果来调查什么的,通常叫调查组、督查组,或者是督导组之类的。中央派来的既然是工作组,说明中央对宁州的防汛减灾工作还没有定性,如果实地了解后,认为完全是自然灾害的话,工作组就很可能变成了慰问组,与之相反,就很可能变成了调查组。台风在荻州登陆,损失却是远在两三百公里之外的宁州,单凭这一点,中央就有理由怀疑宁州地方党委和政府没有做好防汛减灾工作。

    台风灾害,一向是媒体关注的重点。自从十八号丽娜台风生成以来,上至中央,下到沿海各省市县的电视台、报纸、网络,都在跟踪报道。台风登陆前后,有关各地的防台准备、受灾情况和救灾措施更是铺天盖地。几乎所有的主流媒体都会派出大批记者深入到防台救灾一线采访,同时,辟出专栏进行报道。一天前,媒体的关注重点还在江海省东南部的荻州、海州、明州和贻州四个地区。自从宁州,特别是誉瑶的灾情发生后,他们都把目光投向了这块一向平静的土地。

    昨天晚上,杨德水上网看了一遍,新浪、搜狐、网易和腾讯等几大知名网站上报导的新闻,除了国家领导人的活动外,大部分都是关于宁州和誉瑶的灾情。在这些报道中,有两个特别引人注目,一是瑶江决堤,二是一名村干部背着镇干部趟水。这两个事都十分能吸引网民的眼球,引发社会的极大关注。建堤防的目的就是挡水挡潮,决堤这是绝对不允许的事情。如果属实,说明堤塘的质量有问题。堤塘为什么有质量问题?无非是三种情况,一是设计有缺憾,二是施工偷工减料,三是业主、质检和监理把关不严。不管是哪种情况,只要是质量问题,造成决堤,江水倒灌进誉瑶市区,造成了巨大的灾难,那就是人祸。既然是人祸,就得追究责任。

    村干部背镇干部趟水的报道是这样写的:誉瑶珊溪镇机关干部到畏家桥村慰问受灾群众。因该村刚刚经历水患,镇干部担心自己的高档皮鞋被弄坏,让年近六旬的村干部背着他进行走访慰问。

    报道很短,但这里边有几个关键词起着关键作用,干部下乡的目的是慰问灾民,却让灾民背着走,原因是担心皮鞋泡水受淹而损坏。报道一出来,人神共愤,短短几个小时里,该贴点击量突破了四千万次,跟贴就有五多百条。围绕着这一事件的网络评论文章就有十几篇,到处是铺天盖地的谴责声。

    有篇评论文章最为典型,把此事提高到民族劣根性和世界大同的高度来认识,文章是这么写的:

    “背着镇干部”下村,这是一副多么让人熟悉而又陌生的图景啊。熟悉的是我们在古装电影电视剧中经常会看到“大老爷”巡察,八抬大轿,鸣锣开道,好不威风;陌生的是这样的图景如果没有搞错的话,它一定确定以及肯定出现在已然离我们远去的封建时代。这一出现代版的“大老爷”巡察,好似一剂“吗啡”刺激着公众已然麻痹的神经,令人大跌眼镜,大叹官风不古,老爷作派难改之余,又忍不住拍案而起,人人得而诛之!( 首长秘书腾云录:抓手  http://www.agxs6.com 移动版阅读m.agxs6.com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全文阅读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