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陰縣南部山區經常有麻疹流行,就是全靠這批衛協會會員們的積極治療,撲滅了疫,減少了死亡。本站新域名𪊶m f (k1xsw)的首字母,最大的免 中文 站, �@傘 br />
隨著解放後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基層衛生機構也逐步建立起來。1958年將原有的中醫聯合診所或集體辦的衛生室,統一納人公社衛生所。1983年7月後又改為鄉衛生院。至1987年全縣共建成鄉衛生所38個,遍布全縣各個角落,初步形成了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在防病治病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鄉衛生院根據鄉鎮範圍的大小,居民的多少,來決定其規模的大小和人員的多少。一般醫務人員為3—5人,城關鎮衛生院多達十余人。其主要任務為防疫防病、愛國衛生運動、治療常見病多發病、婦幼保健、指導合作醫療等,成為全縣醫療衛生網絡的基本單位。
一、防疫滅病。漢陰縣南部山區在1951年發生過一次麻疹大流行,此後全縣各鄉每年都有散在發病。水痘、百日咳、猩紅熱等年年發病,時多時少沒有停止過。
流行性感胃簡稱流感,1970—1984年共發病30792人,年平均發病2053人,佔平均總人口的8.52 ,還有個別病例因並發癥而死亡。
瘧疾俗稱打擺子,也是該縣的常見傳染病,1966年發生一次流行,發病802人,佔總人口的4 ,經集中全力治療,基本得以控制。
漢陰縣地方病主要有甲狀腺腫大、氟病、克汀病、麻風、疥瘡等,嚴重威脅著山區農民的身體健康。1976年全縣進行一次普查,查出地甲病人8025人,患病率為33.44 ,通過藥物和手術治愈4468人,此後全縣推廣碘鹽加以預防,收到了良好效果。
鉤端螺旋體病簡稱鉤體病,是由致病性鉤端螺旋體所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982年前未發現此病。1983年7月首次在漢陽鄉長嶺村發現,後來查出病例8人,死亡2人。經普遍接種鉤體菌苗,該病再未發現。
鄉衛生院是貫徹執行預防為主方針的最前線,國家規定的疫旬報必須按時完成,數十年如一日,始終堅持不得漏報,使衛生部能及時了解和掌握全國的疫流行動態,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愛國衛生運動。1953年全縣人民響應動員起來,講究衛生,減少疾病的號召,開展大規模的愛國衛生運動,進行環境大掃除和衛生大檢查,清除垃圾、清除糞便、清除污水的三清除。在農村進行十改(水井、廁所、畜圈、爐灶、環境衛生、對流窗戶、衛生習慣、下水道、糞便處理、人畜分居)的除害滅病治本工作。在城鎮治理髒、亂、差,上述工作都得落實到鄉衛生院去搞,範圍之廣,難度之大,他們是難以承受的。
三、治療常見病多發病。鄉衛生院能做到小傷不出村,小病不出鄉。其中的醫生全部經過縣衛校脫產學習兩年。基本達到中專水平,在醫生晉升考試和考核中,取得了初級職稱。因此對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和治療還是有把握的。同時能及早發現疑難重病,及時送往上級醫院,以免耽誤最佳治療時機,是難能貴的。其它醫務人員也經過縣衛校的專業培訓。
四、婦幼保健工作。推廣新法接生,預防新生兒破傷風,這是在解放初期最艱巨的任務。邊遠山區地廣人稀,居住分散,道路崎嶇,交通不便。加之舊的習慣勢力的影響,要廢除舊法接生,改為科學的新法接生確有閑難。
1954年舉辦改造舊產婆訓練班,同時培訓新法接生員140人,1956年以區為單位又給各鄉培訓接生員368人,配備接生箱308個,成立接生站40個。1957年全縣接生員增至485人,接生站56個。1977年接生員發展到879人。據1988年統計,孕婦產前檢查率,城鎮佔90%,農村佔30%;住院分娩率城鎮佔90%,農村佔10%。新法接生城鎮佔95%,農村佔30%。
1978年對全縣婦女進行子宮脫垂、尿瘺的調查,共查2400人,通過手術及上環,大部分已經治愈。
對兒童按時進行預防接種,防止傳染病的發生。並采取措施預防佝僂病,因此各鄉衛生院專門配備了婦幼保健醫生。
五、指導合作醫療站工作。合作醫療站是防病治病的前沿陣地,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必須經常幫助他們開展工作,指導他們在醫療實踐中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1969年全縣大隊合作醫療站135個,1979年發展到215個,大力開展一根針,一把草工作,有的鄉衛生院制訂赤腳醫生例會制,每月召開一次,學習黨的方針政策,傳達貫徹上級指示,互相交流辦站經驗,和辨認中草藥方法,對鞏固和發展合作醫療起到了推動作用。
有一次赤腳醫生送來一個由山上滾下來小孩,造成右前臂骨折,經拍片發現橈骨中1/3骨折。鄉衛生院醫生采用小夾板固定,外敷由赤腳醫生采來的中草藥治療,一個月後拍片證明骨痂初步形成,三個月後痊愈。使鄉衛生院醫生與赤腳醫生互相結合,共同提高。—,
在一次例會上,有位赤腳醫生介紹治療燒傷經驗。一位淺ii°燙傷病人,水泡已經破潰,面積不大,經清洗消毒後,他利用虎杖治療,很快結痂痊愈。這使赤腳醫生們運用中草藥治療小傷小病增加了信心。
千里之堤,毀于蟻穴。農村基層衛生組織,自從解放以後,多少人為此付出了千辛萬苦,才建立起鄉衛生院與合作醫療站。這位副縣長的錯誤決策,使農村基層衛生組織毀于一旦。
無巧不成書。此時在南部山區發現麻疹,大有流行的趨勢,縣防疫站人員前去防治,偌大的山區幾十平方公里, 山峻嶺、遍布原始森林,東山一家西山一戶。十幾名防疫人員撒在其間,連蹤影都看不見,不失蹤才怪呢?還能防什麼傳染病?因此,這時更加顯示出農村基層衛生組織的重要性。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川道地區某集鎮發生不明原因腹瀉,這是每年初夏都會流行的。但是多年來這種腹瀉始終未查明原因,就是省上的專家前來實地調查,最終還是沒有找到原因,只能采取對癥治療。然而本縣的防疫人員無法分身,顧此失彼疲于奔命,如果基層衛生組織健全,就不會出現這種被動局面。
疫迅速反映到省衛生廳及地區衛生局,在上級的干預下,好在還沒有死人。
是這個爛攤子如何來收拾呢?正如**總書記所說的那樣。要加快發展農村醫療衛生事業,鞏固和完善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網絡,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加強農村衛生人才隊伍建設,著力解決部分農村缺醫少藥的狀況。
農村醫療衛生工作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都要把醫療衛生工作作為關心群眾,促進社會和諧的大事,擺上重要議事日程,不斷加強和改善領導。各級政府要把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列人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確定發展目標和重點,並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保證規劃的落實。
他還號召全黨全社會都要關心和支持醫療衛生工作,積極推動醫療衛生事業與經濟社會建設協調發展,共同為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而努力奮斗。
( 反哺︰一名鄉村醫生的自述
http://www.agxs6.com 移動版閱讀m.agxs6.com )